移動互聯網已成為產品獲取用戶和商業價值的重要渠道。當下,無論衣食住行還是休閑娛樂,幾乎所有與民生相關的行業都介入了互聯網。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遠程購物已成消費者投訴高發領域,且隨著跨境電商、海外代購等消費形式不斷興起,跨國跨境消費投訴呈現激增態勢。但是,由于相關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尚不完善,消費者維權困難重重。本期,就為大家整合幾項大家日常遇到的難。
外賣篇:當“互聯網+”遇上外賣市場
隨著互聯網市場的不斷擴張,餐飲業的外賣服務也逐漸從線下普及至線上,近年來,大量餐飲外賣平臺不斷涌現,尤其運用在移動端的APP更是層出不窮,在這一片繁華景象的背后同樣存在著許多令人堪憂的問題,進而阻礙了互聯網外賣市場的發展。
忙碌的上班族,沒有太多的時間自己做飯,都是靠叫外賣來解決三餐飲食,互聯網外賣只需通過網絡動動手指就能訂餐,按時就餐。但是這些外賣平臺五花八門,為獲得商家的入駐,門檻較低,對商家的資質審核并不嚴格,然而,其實際的資質不一定符合標準,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得不到保障。
案例
王女士曾上午10:30左右在外賣的商家那里預訂了一份豬軟骨面。結果到了12點還沒有送到;一些餐廳雖然承諾提供送餐服務,但是每到用餐高峰或是遭遇惡劣天氣、人手不足等情況時,送餐服務就會被商家單方面停止。
商家網上圖片飯菜、水果等不僅看的美味可口,飯量也是足足的。但實際送到的飯菜卻差強人意。
本來在網上訂購的是進口新鮮的水果拼盤,可收到后卻是一股發嗖的味道,而且配備的水果也是又小又酸的那種。
口味都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客戶選擇辣口,有的客戶選擇清淡口。但往往接到很多網友投訴反映,味道太重口或是味道太清淡。
消費警示
1、消費者在選擇外賣時,應選擇網站上同時有《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2015年11月起新辦理的改為《食品經營許可證》)資質公示的餐飲食品經營者,確保避免誤購非法加工的食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由于外賣需要送餐,目前國家尚無外賣送餐的儲運標準,為避免送餐中因與外界人員、空氣接觸等交叉污染,以及時間和溫度等因素引發食物中毒,要選擇就近的餐飲食品經營者。
3、消費者還要保存好訂餐和交接時的有關票據、網頁等信息證明,以便出現糾紛時方便維權。
4、根據新修訂《食品安全法》規定,消費者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食品,其合法利益受到損害時,可向入網的食品經營者要求賠償。如果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不能如實提供入網經營者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由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賠償。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做出更有利于消費者承諾的,應履行承諾。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消費者 互聯網 方式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