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企業持續穩健發展的不竭動力。”說起“昆侖”催化劑的演進歷程,全國人大代表、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總經理李家民由衷感嘆。
如今的蘭州石化催化劑裝置已成為全國生產品種最全的催化裂化催化劑生產線,其“昆侖”催化劑包含9大系列、40余個品種,暢銷國內14個省市,遠銷非洲、東南亞、歐洲、美國,為國內煉化企業升級汽油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去年,在整體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蘭州石化生產催化劑依然實現創效4000余萬元。
現在的“昆侖”催化劑已經實現了“量體裁衣”、“一廠一劑”。但在創立之初,蘭州石化的催化劑生產只是“單一產品”、“簡單加工”的生產模式。
李家民介紹,1964年4月,閔恩澤院士帶領技術人員,在蘭州建成了我國第一套硅鋁小球裝置,在國內首次生產出了硅鋁小球催化劑,擺脫了對國外催化劑的依賴,這套裝置被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五朵金花”之一,但生產僅僅限于簡單加工。
在50余年發展中,蘭州石化積極響應國家科技創新的號召,緊跟市場和用戶需要,持續不斷創新生產技術,推進產品升級換代。催化劑市場需求復雜多樣,有的煉廠想降低汽油中烯烴含量,有的希望提高丙烯產量,有的試圖破解重油加工難的困局。蘭州石化協同中國石油相關科研院所、銷售企業技術人員深入到各煉廠生產現場,掌握生產現狀、了解需求信息、制定開發方案,集中技術力量全力攻關,給各家企業開發出品種各異的催化劑新產品,滿足生產需求。在不斷研發和創新中,蘭州石化的催化劑生產華麗嬗變,“昆侖”催化劑達到了行業領先水準。
50多年來,蘭州石化堅持管理創新、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瞄準“高精優特效”方向,堅持高端化、系列化、品牌化、定制化開發,做到有潛力的堅持開發、有效益的必須開發、做儲備的探索開發。在催化劑生產中消化吸收、自主創新了一大批技術改造攻關引進和后繼引進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完成技措、技改項目千余項,其中重大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制百余項。
李家民說,創新是老國有企業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形成競爭優勢、提升質量效益、保持活力的必由之路。企業創新技術、產品和服務要順應國家、社會的需要,才能轉化為經濟和社會效益。此外,創新要立足長遠,持之以恒,把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效率、少走彎路。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生命力 代表 李家民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