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既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又是教育規劃綱要實施承前啟后之年。對惠州工程技術學校來說,過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這五年,是學校跨越發展的五年,也是學校內涵發展的五年,這五年,全體教職員工齊心協力,銳意進取,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教育教學改革亮點紛呈,形成了“農強、工優、商精”的辦學特色。
強強聯合奏響一流職校最強音
目前,惠州工程技術學校占地面積約440畝,建筑面積70000多平方米。教學設施設備總值達9680萬元,有國家級專業實訓基地3個、省級專業實訓中心5個,專業實訓室148間。全力打造了 “全日制中職”、“3+2中高職對接”、“退役士兵培訓”、“成人函授教育”、“技能培訓與鑒定”五大教育品牌,全力服務惠州社會經濟發展。設有工學系、農學系、財經系、人文教育系等四個系部26個專業,會計、計算機應用、學前教育、汽車維修與運用、服裝、城市軌道交通等專業,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同時學校還不斷加強在畜牧獸醫、果蔬花卉、電子信息技術、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6個省重點建設專業的支持力度,致力于打造成辦學特色鮮明的精品專業。
教師強設備優育人實力有保障
學校有一支師德高尚、本領過硬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335人,專任教師286人,其中副教授1人,高級講師77人,中級講師143人,研究生學歷57人。“十二五”期間,學校加強實踐和技能培訓,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建設。培養重點建設專業專業帶頭人17名,骨干教師20名;選派100余人次教師參與企業掛職鍛煉及項目研發,涌現出了一大批學識淵博、教藝精深的教師代表,他們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不忘自身鍛煉與學習,在五年時間里,60多人評上了市級以上優秀老師、班主任、德育工作標兵,30多人成為了省市職教科研主持人、學科帶頭人;40多人評上了骨干教師、高級教師。校長鐘均宏是惠州市優秀教師、惠州市明星校長、廣東省職業院校杰出校長、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惠州工程技術學校專業建設一直走在我省職業教育的前列,近年來,學校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了辦學條件。實訓設備設施由國家重點復查時的1300萬元增加到9680多萬元,擁有園藝、畜牧養護、電子信息、數控加工4個國家級實訓基地和城軌、汽車、財稅、電商、機電一體化、計算機網絡、學前教育和農民創業培訓11個省級實訓中心。
同時,學校的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師資建設和人才培養向高標準、高要求看齊,全面施行現代學校制度,促進了內涵升級發展,將繼續為我市盡快實現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輸送大批實用型農、工、商專業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目前,通過整合、完善和提升,惠州工程技術學校已實現從農、工專業型到綜合型辦學的轉變,成為我市辦學規模前三甲熱門職校之一。學校連續三年招生超過3000人,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中職在校生9630人,成教大專在校生2326人。
探索內涵式發展新思路新舉措
近年來,惠州工程技術學校堅持學校內涵發展,堅持教育教學改革,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科學育人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舉措,取得新進展、新成果,全面加快了學校發展的進程。
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圍繞“保規模,抓質量,提內涵”的方針,做實、做好文章。不僅重視規模發展,而且在資源整合優化,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方面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成為我省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
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統籌規劃下,繼惠州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成功整合、惠州衛生學校順利升格高職之后,2012年11月,同為國家重點中職學校、廣東省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的惠州農業學校和惠州工業科技學校強強聯合,重組成立為惠州工程技術學校。兩所擁有鮮明特色和顯著辦學優勢的學校的順利整合,為我市實現規模和質量均衡發展的職教發展戰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惠州農業學校辦學63年,辦學成果卓著,為“全國百強農校”、“省農林類學校的旗幟”;惠州工業科技學校辦學39年,工科教育理念先進,為我市乃至整個粵東地區輸出了大量工科類管理、技能人才,被譽為“粵東工科職教第一品牌”,是我市工科職業教育的領頭羊。辦學數十年來,兩校共為社會輸送了60000多名畢業生,其中不乏各級黨政高級干部,企業家、行業精英、管理行家、技術能手更是難以勝數。
新組建的惠州工程技術學校面向工業、農業、現代服務業辦學,是惠州市綜合實力最強的理工類中職學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體教職員工上下一心,追逐著“學校發展,教工幸福,師生出彩”的“工程夢”,大力實施“名師、名生+特色”的品牌發展戰略和“改革創新戰略”,走“強農、優工、精商”的特色辦學之路,取得了輝煌的辦學成果。
首創“校企融合,課管融合、知行合一”的“三合”德育模式,學校與企業、青少年教育關愛組織,教師與家長、青少年工作者、企業管理者都是德育的工作者,形成德育合力。近年共有400多位學生在全國文明風采大賽上獲獎,大批教師的德育教學課例也在省市教學比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充分展現了“三合”德育模式的優越性。
在全國職業院校中首推“動植物生長過程教學模式”,按照動植物生長過程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改革。在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按照工作和植物生長過程,對接職業崗位構建課程體系進行系統授課和實操。在畜牧獸醫專業則根據畜牧行業發展方向,緊密依托地方產業,對接畜牧業生產過程,按動物生長規律,構建 “動物生長過程”教學體系。這種體系課程教學的創新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動植物的生長過程,并且通過實際操作強化動手能力,真正做到了學習與生產實踐相結合。
大力推行“111”技能競賽機制。“111”技能競賽的開展不僅為廣大師生創建了一個實訓平臺,學習交流平臺、教學展示平臺,人才選拔平臺,而且對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教材與職業標準對接、雙師型隊伍建設、教學資金投入都有了很大的啟示和促進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內涵建設。
積極推進“6個0.5”人才培養模式。學校依托包括惠州三星、TCL、LG集團等全球五百強企業在內的近200家企業組成的龐大實習實訓基地群,大力推進學生一個學期學校學習,一個學期在企業實習的“6個0.5”人才培養模式。多家企業進駐學校建站辦廠,建立了“車間教室”、“教室工廠”,校企雙方資源共享,共同研發課題、共編教學方案、制定行業標準,把教學科研融入企業生產過程之中,形成了校企互置互融、互惠互利、學生學有所成的多贏局面。
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拓展學子求學新渠道
近年,惠州工程技術學校與多個國家的職教機構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關系。2002年,該校就與日本德島縣立新野高等學校締結友好學校,開創了我市職業教育邁向國際化的先河。多年來,兩校師生通過互訪、書信來往、文化學術交流等方式開展友好交流,增進了兩校友誼,促進了我市的國際文化交流。惠州工程技術學校還選派優秀教師赴埃塞俄比亞援教,援教教師用兢兢業業的精神加深了中埃兩國人民的友誼。2016年,惠州工程技術學校又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達成合作辦學協議,符合條件的工科、商科、信息技術三大類專業學生在惠州工程技術學校完成三年的中專學業后,可以繼續到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就讀一年大專,再讀兩年本科,接著可以繼續碩博深造,為中職學生的升學打通了一條全新的國際通道。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教產研銷有機結合
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惠州工程技術學校順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互聯網+教產研銷”一體化教學模式,促進學校又好又快發展。
“互聯網+教產研銷”一體化教學模式,即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構建集人才培養、產業發展與生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和產品推廣銷售為一體,以企業項目為教學基礎,教學、生產、科研、銷售相互滲透促進,做到“以學出研,以研促產,以產助學,以產養研”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該校的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學校建立了食用菌栽培技術、鐵皮石斛與金線蓮工廠化育苗及高效栽培技術、蝴蝶蘭新品引進及其配套技術、惠州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技術等教產研銷團隊。他們一方面積極開展教學科研創新,一方面手把手教授學生生產技術和營銷手段,極大提高了學生技能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利用當下流行的互聯網平臺進行電子商務營銷,使得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學生的弱項——— 營銷能力得到極大提高,潛移默化地實現了“學生到職業人與社會人”的角色轉變。從2010年至今,園藝教研室在該模式教學下,指導學生參加各項技能競賽獲得技能競賽獎項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省級一等獎10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10項。
同時,惠州工程技術學校還與長榮花卉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建了協同創新中心。校企雙方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目前校企合作依托該中心在研的多個課題,已進入產業化推廣階段。中心工作室團隊還利用淘寶網、微信、惠農網等網絡服務平臺,用電子商務技術將園藝中心產業化產品進行推廣銷售,實現了教產研銷的有機結合。
釋放教育新活力教學科研結碩果
惠州工程技術學校辦學水平一直處于省內職教的先進行列。學校連續四年代表廣東參加國家農業技能競賽,獲得國家大賽一等獎2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3個,獲得省市一、二、三等獎160多個,是惠州獲得獎項最多最高的職業院校,也是惠州目前唯一有資格代表廣東省參加國家技能競賽并獲得大獎的職業學校。2015年,學生參加廣東省三維數字化建模與3D打印競賽獲得第1名;在全國職業教育博展會上,惠州工程技術學校的作品獲得了1個一等獎和1個二等獎,獲得了教育部副部長魯昕的高度評價。此外,該校在教科研成果顯著,學校獲得了惠州市科研進步一等獎,被評為惠州市職業教育教科研成果優秀單位;教師團隊累計完成23項省級以上科研課題,其中國家級課題4項;教師個人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4項。
去年四月,陳竺副委員長率領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教育部、人社部等領導組成的職業教育執法檢查組到惠州工程技術學校檢查指導,對該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思路、辦學模式、辦學特色、校園文化、專業建設、教育教學創新及人才培養成效等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校為職教辦學樹立了典范,惠州職業教育在全國具有新的引領作用。
厚積薄發今年完成惠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申辦
近年來,該校以“十三五”期間申辦為惠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契機,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擴大辦學規模,進一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如果將“十二五”的五年定義為惠州工程技術學校的“厚積”之期,那么“十三五”的五年則一定是其“薄發”之時。
2016年,建筑總面積15.0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6.7億元的三期工程即將動工。學校已初步完成了申報惠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相關材料,力爭在2016年完成惠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申辦及2017年9月學院進行招生。
新校區全部建成后,一座既有山水學林風光、又充滿現代氣息;既有雄厚師資,又有先進教育理念;既有現代教育制度,又有和諧人文精神的現代化職教園區,將成為廣大學子孜孜求學,養性修為,實現職業追求和人生夢想的理想選擇。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新篇章 農強工 商精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