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職校生,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讀懂他們的心理,發現并放大他們心理取向中的積極因素,比如性格開朗、思想解放、好奇心強、個性突出、樂于交往、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等;找到并扭轉心理取向中的消極因素,比如方向感不明、自卑感嚴重、存在感缺乏等。然后通過積極的教育實踐,幫助職校生重建和諧心理,最終促進職校生幸福健康成長。
重建職校生和諧心理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基礎,它要求職業學校必須樹立積極教育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職校生心理取向中的積極因素,有效激發職校生的主動發展力,讓每位職校生主動用積極的眼光審視生活,用積極的態度發展自我,用積極的心理迎接未來。
消除自卑感,給職校生不一樣的活動體驗。學校是學生心靈的成長空間,學校承載著培育學生向美心靈,引領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任。根據藝術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培養要求,在不斷豐富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自主成長理念,整合和開發活動資源。組織參觀學習、主題教育、專題培訓、專業展示、技能比賽、綜合實踐、文體活動、社團活動等活動,全面搭建學生活動平臺,確保學生自我展示、自我發展、自我欣賞、自我評價等目標的實現。由學生社團組織的多項活動,可以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不一樣的教育理念和校園文化,讓他們在各種快樂的活動體驗中獲得機會、尊重和成功,逐步走出應試教育的陰影,找回成長發展的信心。
找到方向感,給職校生不一樣的成長目標。學校要讓學生喜歡并很快適應職校生活,開展人生職業規劃的制訂工作,支持學生參與各類實踐活動和專業比賽,整合社會資源,開門辦學。以上幾點,解決了學生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和未來社會需要什么等一系列成長中的問題,讓職校生很快喜愛上自己的專業,并找到了自我成長和發展的目標。
活出存在感,給職校生不一樣的校園生活。著力打造適合學生幸福生活的校園,使其在閑暇時間能擁有快樂的體驗,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吃、住、學三方面。學校需要對就餐環境進行全面設計,如桌椅墻壁的顏色搭配、兼顧亮度與舒適度的光源選擇。學生宿舍不是簡簡單單供學生居住的公寓,要拓展它的功能,讓它成為一個學生成長的平臺,要像一個社區(虛擬的社會)那樣去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