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我國邊遠貧困地區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不僅是政府與社會的期待,也是“教育家”的題中之義。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扶貧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又進一步把“教育扶貧”作為“五個一批”工程中的重要舉措。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首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積極探索名校長對邊遠貧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的理論與實踐,把“教育精準扶貧”作為重要工作目標與任務,這不僅對于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于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首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的學員由各省教育廳推薦的具有豐富辦學經驗并在辦學實踐中取得突出成績、在當地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中起著帶頭作用的優秀中小學校長組成。作為目前我國中小學校長培訓體系中層次最高的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其任務與意義就在于幫助這批當今中國最優秀的校長群體進一步成長,使他們在辦學思想上成為引領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典范,成長為具有崇高教育使命感、獨特教育思想體系、卓越教育創新能力和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教育家型校長,同時積極發揮名校長示范輻射作用,引領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和學校教育改革發展,促進基礎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首期領航班的中小學名校長作為教育家的培養對象,理應將他們的辦學成功經驗和教育思想輻射、惠及更廣泛的人群。該班開班以來,各基地都帶領學員積極參與到幫扶薄弱鄉村學校發展的工作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富有成效的教育精準扶貧實踐活動,獲得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一是精準對接需求。精準扶貧不僅要求扶貧工作要落實到具體的人、單位,更要求扶貧的具體措施有針對性。因此,了解邊遠貧困地區學校發展的實際需求,是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基礎工作。這就需要與當地教育主管領導座談,了解當地整體教育發展狀況,組織專家學員深入學校,通過與校長、分管領導、中層管理人員以及師生代表交流,共同為被幫扶學校把脈,診斷其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據此制定每所學校有針對性的具體幫扶方案。
二是建立長效機制。“輸血不如造血”,邊遠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固然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問題。因此,教育精準扶貧要從單純的“輸血”向“造血”轉變,從支援財物和支教向幫助學校培養人才轉變。首先是思想引領,其次是能力提升,在此基礎上,促進學校治理體系的完善與文化建設。通過對名校長教育思想的凝練與傳播,幫助薄弱學校加強更新理念,加強學校精神建設等。通過校長間、教師間的結對,就幫扶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教育智慧的傳遞;通過文本學習、專家入校指導以及雙向掛職等方式進行學校制度、辦學模式、培養模式的創新。
三是體現雙向互哺。教育精準扶貧不僅僅是單向的輸出過程,而且是雙向的相互學習過程。把脈診斷學校發展問題,制定并實施精準扶貧方案的過程,同時也是提升名校長自身領導力的過程,更是名校長教育情懷升華的過程。名校長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走向教育家。
在我國近現代教育發展歷程中,陶行知、晏陽初等杰出的教育家前輩們都將畢生的心血奉獻給了中國的平民教育和鄉村教育事業,他們也因此作為教育家被世人所銘記。擔負著“到2020年我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偉大使命,今天的名校長在走向邊遠貧困地區,致力于鄉村教育振興的辦學探索中,必將大有可為。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長須 大業 名校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