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富春江科技城、迎春商務區、鄉村慢生活體驗區、富春山健康城等四大平臺,浙江杭州桐廬吸引了一大批優質項目紛紛入駐。其中,一個教育現象不斷引起關注——桐廬縣職業教育創新辦學,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加強制度供給,優化辦學方式,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注入動能,打響“杭派技工”品牌,走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專業技工人才。
公辦民辦行業辦 精準對接發展所需
桐廬重視職業教育,重在精心規劃設計,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規劃、與產業發展同步實施、與技術進步同步升級,舉全縣之力辦好3所中職學校:桐廬職技校是公辦學校,桐江中職校是民辦學校,兩所學校均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杭州交通技校由交通部門主辦,是國家級改革發展示范校。公辦、民辦、行業辦,實現優質職教資源全覆蓋,惠及全縣6000余名職教學子。縣財政全額負擔職業學校基礎項目建設,將總投入1.5億元的職技校改擴建工程列為政府重點工程,按普高的1.5倍標準下達中職生生均公用經費,2014年職教專項經費1223萬元,大幅改善辦學條件和實訓環境。
圍繞建設中國最美山水型現代化中等城市的戰略定位,桐廬職業教育動態調整專業結構,精準對接發展所需、企業所盼、民生所向,重點扶持發展電子商務、旅游服務與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等產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新開設物流服務與管理、健康養生等特色、新興專業。政府、學校、行業、企業聯動,著力推進名專業和品牌實訓基地建設,共創建一個國家級實訓基地、一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兩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人才培養水平和職業教育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桐江職高烹飪專業已經成為桐廬地方菜的廚師培養搖籃,省城品牌餐館“桐廬菜”超過60%的酒店飯莊廚師是該校畢業生。近年來,該校潛心挖掘和保護桐廬地方菜,以“十六回切”桐廬家宴為代表的菜品,在學校烹飪專業負責人、“十六回切”第六代傳承人酈初良帶領下,讓傳統飲食習俗重新煥發出光彩,該項成果已經成為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強化內涵三提升 打響杭派技工品牌
近年來,桐廬職業教育不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努力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
一是引進英國職業教育認證體系和汽車售后服務類專業國際課程標準,選拔并確定具有國際技能資質的專業人才。目前已培養出近百名在國際知名企業就業的高技能人才,獲得很好的社會評價。
二是探索多樣化的師資培養方式,按照國際職業標準,提升汽車售后服務類專業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實踐技能訓練方法及能力,并承擔國際化課程教學和國際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任務。目前,有12名教師獲得德國機動車技術服務總監證書,2名教師獲得國際鈑噴工業協會頒發的汽車鈑噴修復高級技能資格證書,14名教師成為寶馬汽車技術培訓師。
三是引入國際技能大賽標準,提升汽車售后服務類技能型人才的國際影響力。杭州交通技校是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從該校畢業后留校任教的楊金龍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勇摘汽車噴漆項目金牌;在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中,汽車維修專業學生楊廣代表中國參賽獲得優秀獎。
三通三選三創新 滿足學生多元需求
桐廬出臺《關于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等職業學校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由政府主導、行企參與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通過完善職教體系,縱向貫通打破“天花板”,實現中高職銜接、系統培養;橫向融通打開“方便門”,職教、普教融通,學歷證、技能證融通;外部聯通建好“立交橋”,健全職業培訓體系,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杭州交通技校同時是技師學院,3年制學生畢業后有多種出路可以選擇,可以選擇就業,可以選擇高職升學,還可以選擇“技師班”繼續學習兩年,獲取高級工或技師證書,大體上形成了3個1/3的格局。
縣域3所中職學校與160多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開設企業訂單班、現代學徒制培養班等,推進辦學理念、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三創新”,做到教學與崗位服務合一、理論與實訓一體化、教師與師傅“雙導師”、學生與員工角色交互。校內實訓+企業實習+職業資格考證的工學結合模式,推動學生重技能、重創新、重學分,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操作“零距離對接”,學生與員工“雙重身份”無縫對接,有效增強學校辦學活力。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桐廬 動能 職業教育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