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越野車車身彩繪是田太根的杰作之一,也是他“炫耀”的資本。
田太根用噴筆在摩托車油箱上“作畫”,他的客戶遍布全國各地。
王淼(左)調侃自己為女“焊”子,不僅用腦設計方案,而且會焊接集成組件。
在川美研究生作品年展上,王淼展示她的互動媒體作品。這是新媒體藝術創作的基本功。
川美的許多老師也喜歡到第壹集映像服飾生活館來淘貨,這里的服裝有個性。
林坤(中)在微企園里有前店和后廠,這是她和團隊成員一起研究服裝“二次設計”圖紙。
作為一所特色鮮明的專業美術院校,四川美術學院近年來充分發揮學科和專業優勢,依托大學生文化創意微型企業園,逐步形成了教學創作互動、創新創業并重的人才培養特色,讓學生在創業實踐中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在夢想照進現實的路上,學校謀篇布局:拿出臨街黃金門面1.2萬平方米,相當于每年減免租金700萬元以上;爭取政府部門支持,開設集工商、人社、稅收等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企業注冊、管理培訓、政策對接、投融資等全方位服務;開展“三幫一”服務,與大企業、行業協會、媒體開展合作,開拓市場、尋求項目、擴大影響。
截至目前,四川美術學院興辦微型企業135家,孵化團隊70余個,參與創業學生達1500余人,孵化團隊成功率達70%,注冊微型企業存活率達85%,大學生文化創意微型企業園每年產值達到上千萬元。
日前,記者走進該校大學生文化創意微型企業園,用鏡頭記錄下3位大學生“創客”的創業故事。
車身作畫
田太根是四川小伙子,看上去卻更像北方漢子,如店鋪門口停放的那輛渾身烈焰圖案的越野車一般,剛毅中透著俊秀。
田太根老家在農村,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從上中學起就開始半工半讀掙錢養活自己。他曾三次考上大學,因為經濟原因兩次放棄。2011年,他考入四川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終于圓了大學夢。
2012年12月,田太根在川美大學生文化創意微型企業園旁租了一間門面,辦起了摩托車俱樂部。他憑著自己對摩托車的喜愛和以前修車的經驗,很快就將俱樂部搞得有聲有色。俱樂部的經營項目從摩托車維修、改裝、車身彩繪,發展到汽車車身彩繪。“我是學國畫的,手中的噴筆就是畫筆,車身就是我創作的畫布。”他給車輛彩繪從來不打底稿,也就沒有重復的作品。他希望自己改裝的摩托車能參加國際車展。
“團伙作案”
在川美大學生文化創意微型企業園里,有一間不大的工作室,門上一塊白板上寫著4個字:“團伙作案”,看了著實嚇人一跳。原來這是一家公司的名稱,負責人王淼解釋其意為:和團伙一起作出好方案。
正在四川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系攻讀碩士研究生的王淼,與伙伴創建的這家公司,利用數字技術的最新成果作為手段創作媒介藝術品,為公共空間,包括藝術場館、商業場所甚至音樂節異形舞臺等,提供空間影像設計、多媒體裝置及完整的視聽解決方案。這個以“藝術才女”為主、“理工男”助力,依靠智慧火花刷新人們感官認知的團隊,今年已經為中國好聲音、恒大音樂節、杭州之門展館設計等十幾個項目作出互動媒體設計方案。
“新媒體藝術的商業發展,是未來的趨勢。用新媒體意識和新媒體藝術、技術來創業,正是我們在做的事情。”王淼自信滿滿地說。
改舊變新
“你不穿的衣服我要!”這句話似乎已成為服裝店老板林坤的廣告語。林坤,四川美術學院圖片攝影專業2015屆畢業生。一年多前,她在川美大學生文化創意微型企業園里租了兩間房,成為“第壹集映像服飾生活館”的老板。
林坤的生活館裝修得古色古香,售賣的服飾基本上都可稱為“絕版”。她說,這些服飾大都是用舊款的衣服或淘來的尾貨改制的。走上這條“改舊變新”的創業路,跟她父母做服裝批發生意分不開。有一段時間家里生意不好,就給她寄來十幾條褲子去換生活費,由于式樣老舊沒人要,激發了林坤創新創業的想法,“我在褲子上挖幾個洞、貼幾塊碎布就賣出去了”。
為客人原有服飾進行改造加工,對工廠尾貨進行“二次設計”及制作,或提供設計圖收取設計費,林坤的生活館每個月都可以保證上萬元的營業額。她還利用專業優勢,邀請顧客到店里挑選心儀的服飾,為其免費在校園拍攝藝術照。這樣一來,小店的名氣越來越大。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匠心 創業園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