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近年來國內出版的有關家庭教育書籍,普及讀物可謂汗牛充棟,而具有理論高度又有現實價值的學術著作則是鳳毛麟角。教育科學出版社推出的“中國家庭教育研究文庫”首部著作《家庭教育社會學》,是天津社會科學院關穎研究員撰寫的一部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的學術著作,這本書是我國家庭教育基礎理論建設的重要收獲,給我們認識家庭教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社會學視角。
家庭教育是一門獨立學科,有其自身的理論體系。人們熟悉的趙忠心教授的《家庭教育學》獨領風騷幾十年,至今仍是我國家庭教育學的代表性著作。那么,社會學與家庭教育有什么關系呢?在關穎看來,在家庭教育研究領域,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被公認為是與家庭教育聯系最為密切的三個學科。社會學是從變動著的社會系統的整體出發,通過人們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直接、間接地包含著或體現著社會與個人的關系問題。與教育學比較,社會學不關注教育活動本身的規律性,而關注教育活動的社會基礎及其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與心理學比較,社會學不關注個體的心理過程,而關注客觀的社會現象。在社會學視閾中,家庭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當父母面對孩子、整個社會關注家庭教育的時候,需要社會學的想象力,即跳出那些熟悉的慣例,跳過那些令我們糾結的表象,去發現成長中的孩子與父母、與家庭、與社會之間的聯系,以更開闊的視野更深刻地認識現象背后的真實原因,了解事情的清晰全貌,以便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家庭教育社會學》不失為社會學的想象力與家庭教育的完美結合。
這部著作告訴我們,在孩子成長中,即個體社會化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與社會和家庭相聯系的要素,都應該匯入家庭教育社會學的觀察視閾。比如,令父母們最頭疼的是孩子“不聽話”,總跟自己“對著干”。用社會學視角來分析,會更多關注孩子與大人之間的關系對孩子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大人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孩子作為獨立的人是一個權利的主體,有與生俱來的權利,有自己的需求和對各種事物的見解,對父母所說、所做的一切有積極或消極應對的能力。當父母違背孩子的生存、發展特點和規律,當父母不屑于傾聽孩子的聲音、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而主觀臆斷、自作主張決定孩子的事情的時候,孩子的反抗便不可避免。其實孩子“不聽話”是在表現自身的需求,與父母爭奪決定自己事情的權利,不是孩子與父母“對著干”,而是父母與孩子“對著干”。既然如此,要改變的首先是父母而不是孩子,而父母的觀念與行為又受社會文化氛圍和教育環境的影響與制約……這就是認識和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社會學視角。
我們看到,《家庭教育社會學》這部著作從變動著的社會現狀和家庭現實出發,圍繞三個研究維度對家庭教育問題進行的系統闡述:一是個體層面,探討優化人的社會化的家庭因素,從兒童權利、父母角色、獨生子女、未成年人犯罪等多側面、多角度了解孩子、認識家長;二是家庭層面,研究家庭諸要素與家庭教育的關系,認識家庭結構、家庭關系、家庭文化、家庭生活方式對家庭教育的作用;三是社會層面,考察當今學校、社區、大眾傳媒、社會分層、社會支持等與家庭教育的關系,在廣闊的社會空間和多元的文化氛圍中揭示家庭教育的時代特征和社會意義。
作者以新的理論視角觀察、探討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穎的、啟發讀者思考的觀點。比如系統闡述了兒童權利與家庭教育的關系,提出“兒童權利實現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和歸宿”“家庭教育失誤的根本原因是漠視兒童權利”;對“父母素質”這一家庭教育領域通常使用的概念作了全新闡述,認為教育素質是為人父母的特殊素質,教育觀念引領方向,教育方式體現教育行為,教育能力決定家庭教育效果。而父母角色的“缺位”“錯位”“越位”是家庭教育的突出問題,正確的角色定位需要角色學習等等。
這部厚重的學術著作向我們展示的如此豐富、深刻的內容,并非作者的一日之功。作為一名社會學學者,關穎研究員從1991年開始立志“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家庭教育”,勤勤懇懇做學問。一篇篇學術論文、研究報告,一個個見諸各類媒體對家庭教育問題振聾發聵的見解,匯集在了這部著作中。這些豐碩的成果源自于關穎研究員不僅在書齋里認真爬梳資料進行理論探究,而且常年進行現實問題的調查研究。正因如此,這部學術著作里充滿了鮮活的正反面例證、有說服力的調查數據、基層工作經驗以及廣大家長、家庭教育指導者和研究者的困惑、要求和呼聲。關穎研究員是一位聯系群眾、聯系實際的學者,《家庭教育社會學》是“接地氣”的好作品。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社會學 全新 問題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