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學生?連吃飯都要分三批。”今年剛畢業的新教師袁亮,跨進湖南桃源縣職業中專的校門時很吃驚。“學校居然有在校生6000多人,還要找關系才能進,農村中職真的興旺。”
袁亮不知道,湖南農村中職如此興旺,他的母校——湖南農業大學功不可沒。
30年前的1986年,為解決農村中職的師資困境,同時也是為開辟一條升學通道,在當時湖南省教委的支持下,湖南農大在全國率先開辦職業教育師范部,從中職學生中招收對口升學的學生。30年來,已先后開設47個本專科專業,培養畢業生6236人、碩士生204人;另外還舉辦各種培訓班79期,培訓人員3957人。
如今職業教育師范部已改為教育學院,院長周先進說:“全省501所中職學校,幾乎都有我們的畢業生。”全日制加各種培訓進修的1萬多人,已成為湖南中職特別是農村中職師資的中堅力量。
黃靜是長沙縣職業中專的骨干教師,1994年對口升學考入湖南農業大學讀職教師范。他說,湖南農大的師范生非常受歡迎,當時班上30個同學,還沒畢業就被各中職學校一搶而空,自己剛畢業就被汨羅縣職業中專要走,工作4年后又被長沙縣職業中專“挖”走。這些年,在兩所學校里,他先后教過五六門課,食品加工、農作物生長、農機等,“多面手,還辦過公司”。
周先進很為自己的學生自豪,他說,黃靜指導的一個學生,曾經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2013年僅他帶的學生,就有5人對口考入農大。
“光我們農藝組,十幾個老師里就有8個是農大畢業的。”袁亮說,大四時他和同學黃華一起到桃源縣職業中專實習,“湖南農大的,好用”。校長黃永宏說,盡管沒有編制,學校還是把袁亮和黃華選聘了。兩人果然不負眾望,一上手就擔當重任,目前黃華每周15節課,還當班主任;袁亮每周16節課。
“這得益于我們的鄉村卓越職教師資‘3D’培養模式。”湖南農業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明星介紹,所謂“3D”,就是“三界(政界、學界、業界)協同、三雙(雙基地、雙導師、雙證書)共生、三維(技術、教術、學術)遞進”,因為用英文表述,其單詞中都含有一個“D”,所以簡稱“3D”模式。“通俗點說,就是培養能教會做的職教師資,并且讓他們沿著‘新手—熟手—能手—高手—旗手’的路子成長。”
周明星說,他們理想的中職老師,不僅能上好課、當技術能手,還能“帶動一個專業,服務一群產業,扶持一方經濟”,更重要的是,要有農村職教的情懷,屬于“濃鄉型”。目前,這種模式正在學院的28個鄉村卓越職教師資實驗班試行。
“我就是受益者。”研二學生譚懷芝告訴記者,當年初中畢業的他,中考成績上省示范綽綽有余,但因中職免學費,家境貧困的他選擇讀中職,父母對他的要求是“學手藝、找工作”,沒想到一路讀來,他不僅順利上了大學,還保了研,本科期間就發表了論文。“中職階段我的實操有些弱,就重點攻這個;本科學習如何當老師,讀研就致力于學術了。”譚懷芝這樣總結自己的成長路徑。
“盡管堅持了30年,但湖南農村中職師資仍然緊缺,學歷偏低。”周先進和同事對11所中職校進行了一個調查,發現中職的專業老師,專科及以下的學歷約占15%,而且有的專業老師,最多一周要上30節課。為此他們專門成立了鄉村卓越教師講師團,組織教授們到各中職校上門培訓,首次培訓已在藍山縣職業中專完成。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桃源縣 職業中專 湖南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