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深度融合,集教育教學、素質養成、技能歷練、科技研發和社會服務于一體,既能促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又能將職業院校和企業的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轉型,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因此,深化產教融合,對于加快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近年來,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職教集團的優勢,以產業或專業(群)為紐帶,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產業崗位人才需求標準相銜接,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相融合,探索出了一條職教集團搭臺、產教結合育人、服務行業提升的特色辦學之路。
2010年5月,由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牽頭,聯合22家院校、50家企業、7家科研院所及行業協會單位,組建了江蘇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經過五年發展,集團成員單位已增至104家,其中院校23所(含高職院校5所,中職院校18所),企業單位74家,行業主管單位4家,行業協會5家,科研機構2家,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交通特色的區域集團化辦學模式。在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作品展洽會上,江蘇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代表江蘇省參加“職教集團”部分的展會,展示了江蘇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的工作成績,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和好評。五年來,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模式,以“資源共享、合作發展”為主線,充分利用集團的平臺效應,在體制機制、合作內容、合作方式方面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整合集團資源,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成立專業分會。從全國已成立職教集團的工作實踐來看,職教集團發展面臨一個主要困境就是組織結構松散,目前國內大多數職教集團的組建方式,主要是以某一主管部門或主體學校、主體企業為核心單位,聯合其他學校、企業及實體組建而成,在這種組建形式下,集團成員之間的關系過于松散,集團成員單位的自身優勢不易發揮。為了破解這一困境,增強集團發展基礎,充分發揮院校在各自專業上的優勢,在集團2011年年會上,常務理事會通過了《關于成立江蘇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專業分會的決定》,決定成立八個專業分會,分別由六所不同的院校牽頭開展工作。八個專業分會包括汽車、路橋、輪機、港航、物流、航海、筑路機械、船舶,基本涵蓋了交通運輸行業的大部分專業領域。
構建職前教育體系。集團構建了較為系統的中高職貫通培養體系,采用一體化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拓寬技能型人才上升渠道,為學生構建系統的學習體系。同時,與本科院校合作,構建高職與本科、中職與本科的培養體系,形成“高職為主、上下延伸、左右拓展”的職前教育體系。截至目前,集團內8所公、鐵、水交通運輸類職業院校共23個專業,啟動實施中職與高職“3+3”分段培養、中職與本科“3+4”分段培養、中職與本科“5+2”分段培養、高職與普通本科“3+2”分段培養的江蘇省現代職教體系改革試點。
構建職后培訓體系。依托集團成員學校的辦學優勢和骨干企業的資源優勢,圍繞“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戰略要求,構建了面向行業企業員工的技能操作培訓,技術提升培訓,管理創新培訓以及下崗人員轉崗、軍轉干部培訓“四位一體”的行業職后培訓體系。目前,集團開展汽車駕駛員、汽車駕駛培訓教練員、船員、海員等員工技能操作培訓每年近5萬人次,開展汽車維修技術、交通基樁檢測、輪機工程技術等員工技術提升培訓每年近3萬人次,開展交通部門機關干部、航道儲備干部、交通執法人員等員工管理創新培訓每年近1萬人次,開展軍轉干部培訓每年1千多人次,開展下崗職工轉崗培訓每年近3千人次,較好地發揮了職教集團的社會服務功能。
依托試點項目,育“大交通”復合型人才
在江蘇省教育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的統籌指導下,依托江蘇交通運輸職教集團平臺,由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等三所南京地區交通運輸類高職院和蘇州汽車客運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外運有限公司、南京航姆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等集團單位,于2011年6月聯合組建成立了“南京交通高職教育聯合體”,形成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校為主的辦學體制。該項目也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之一。
聯合體以交通物流、交通運營管理等專業為試點,創新實施了“公鐵水游學制”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備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游學制”除了完成本校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本行業職業技能模塊的學習,還需完成本行業以外的游學課程模塊的學習、技能訓練;游學期間,學生的吃、住、學均在對方學校,同時需要完成在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和水路運輸領域的企業進行生產性實習。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打破了校際壁壘,加強了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增進了集團內校際交流與合作。此外,三所院校以該項目為基礎,打破升學“天花板”,與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共同開展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項目。
組建“雙平臺”,科教研工作上新高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集團常務理事單位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理事單位江蘇省鎮江江天汽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建“江蘇省道路交通節能減排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并獲省教育部門批準立項,在此基礎上,向省交通運輸部門申請立項成立了“江蘇省交通節能減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獲科研經費投入近千萬元。學院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至2014年已申請獲準專利161項,授權專利數達53項。
江蘇省職業教育交通運輸類專業教科研中心組,接受江蘇省教育部門領導,在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所指導下,承擔省職業教育行政和業務部門委托的教科研相關工作。中心組單位多為集團成員,在集團已有的工作機制下,成立交通運輸類專業教科研中心組,組織開展以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重點的政策咨詢研究,以課程開發和教學資源建設為重點的教學改革研究,以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重點的教學研究活動。已組織了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制造與檢修”、“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等3個交通運輸類專業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和9門核心課程的標準開發等工作。
人才鏈與產業鏈融合,探索建立緊密型集團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加強集團內院校和企業單位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推進“雙主體”辦學,并與集團常務理事單位江蘇省交通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共建“江蘇交工路橋與港航學院”,形成校企之間各取所需、資源互補、相互協調、相互聯系的辦學形式。
學院相繼成立長安福特、東風標致、蘇寧等培訓中心,南京交院中信通信學院等合作育人平臺,與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共同成立“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南京交院勘測設計分院”,與北京通航、中國東方航空江蘇有限公司共建“空中乘務”專業等校企合作項目。探索協同育人的現代學徒制,發揮企業人才培養的主體作用,與江蘇省交工集團共建“江蘇交工港航建造師班”,與上海宏信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組建“宏信設備班”,做到“雙重身份、雙元實施、工學交替、崗位育人”。校企共建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保證教學設備與生產性設備同步更新,與鄭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1千多萬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綜合實訓室”。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配合企業“走出去”,探索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與江蘇省交工集團共創“江蘇交工路橋國際工程班”。與舍弗勒南京公司共建德國AHK機電一體化“舍弗勒班”,這是德國職業教育的“雙元制”模式的本土化實踐。這些試點項目均以產教深度融合為出發點,根據當前職業教育的新發展趨勢,積極探索建立基于產權制度和利益共享機制的集團治理結構與運行機制,加快了緊密型集團建設的步伐。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職業教育 深度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