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廣陵區9個小學名師工作室正式掛牌。幾年過去了,不僅工作室的領銜教師自身在發展,工作室成員也迅速成長為學科領航人,名師工作室成為名副其實的優秀教師發源地、骨干名師集聚地和特級教師孵化地。近年來,廣陵區各學校積極把脈教師專業成長,校本化的教師培訓和區域范圍內的整體推進讓教師發展步入快車道,為每個教師提供出彩的機會和舞臺。
學校要求每一位教師都制定個人三年發展規劃,對有發展潛力的教師,學校重點幫助他們大膽地規劃自己的專業成長道路,并鼓勵他們努力去實踐。2010年秋學期之前學校僅1名區級以上骨干教師,2010年秋學期開始區域內推行組團辦學,要求符合條件的校長、教師參與輪崗交流。學校兩名校級領導都調整為市級骨干,同時每年新增2-4名優秀交流教師,學校通過校級領導示范課、交流教師展示課引領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通過青年教師優質課、結對研究課、師徒同題異構,使教師們在實踐中磨礪,在磨礪中成長。2013年學校骨干數量已增至5名,各級論文獲獎數量也大幅度提升,2015年有2人被評為高級教師,2人骨干稱號升級為市學科帶頭人,2人正在積極申報高級教師職稱。
此外,學校還構建競賽平臺,讓老師們在磨練中成長。學校還鼓勵老師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學校發出了教科研課題研究問題征集表,調動教師積極參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和獨到思考。
10月12日,一場席卷全區的網絡培訓計劃在廣陵區全面推開,25個網絡虛擬班級、1400余名教師參與網上學習,為其1個月的國家級名師講課,讓老師們受益匪淺。像這樣,每年廣陵區教育局都會在年初就制定師資培訓管理要求和工作方案,明確了培訓項目、培訓人員、培訓方式和培訓管理員,保證了培訓工作流程化,保障了師資培訓的整體推進。
近年來,在區域層面,廣陵區特別重視名師工作室的引領。省市特級教師的培養和本區領軍隊伍的重塑,重在激發培養對象和領軍后備人員自身苦作磨練、奮發向上,但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在名師工作室中獲得了極苦的磨煉、極深的造詣和極大的支持,他們在團隊中充當指導老師、職業教師和專業名師,三大角色鑄就了他們甘當排頭兵、甘為人梯的自然境界。師培科將他們融入群體、躍出群體和深入群體,極好地扮演了合適的角色,不僅成就了獲獎更好的成就自己,也為今后名師的出列鋪墊了基石、孕伏了的底蘊。
在李典學校,教師們把學校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戲稱為五“子”登科。曹旭校長解釋,五“子”即結對子、壓擔子、搭臺子、換腦子、創牌子。
對于新分配到李典學校的青年教師來說,學校組織他們進行師徒結對。學校對青年教師的要求是,一年徒弟要入格,二至三年要升格,四至五年要出格。在師傅的引領下,青年教師有明確的工作方向、目標路徑,以期達到迅速成長。對于優秀的教師,可以進行跨校際的師徒結對。學校教務處副主任劉怡老師就拜汶河小學陳芳副校長為師,在師傅的引領下,提升品格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李典學校中學部張慧老師工作兩年就參加揚州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獎賽,盡管獲得第二名,但對她而言既開了眼界,又了解了差距。張蘇老師在參加揚州市中考命題大賽的同時,又參加市級微課制作比賽,最后雙雙獲獎。對于青年教師,學校一直堅持讓他們勇挑重擔,為他們搭建平臺。除了組織教師參加組團和區市省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比賽外,學校還組織青年教師舉行校內觀摩課、展示課。各級教育教學培訓讓老師們“換腦子”。學校邀請名師大家與教師零距離,名家的引領、現身說法,在理念、做法等方面刷新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多年在教科研方面的打磨讓一大批教師成長起來。學校中學部的教學質量已經成為老百姓心中響當當的一個牌子。碩士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的王玉鳳老師連續兩年被區局評為“中考教學先進個人”,高紅葉老師連續七年教學質量居區內前列。
揚州市商業職工幼兒園是一所辦園歷史悠久、位于老城區的幼兒園。根據教師年齡結構特點和專業特長,商幼按照“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干引領”的教師培養策略,堅持“點面結合、因才指導、注重實踐”的原則,創新構建“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新模式。先后開展“園長進課堂”、“骨干教師精品課”、“青年教師展示課”、“新近教師亮相課”、“實習男教師成長課”等活動,培養“教壇新秀”、評選“教壇老將”,唱好“行、引、激”人才培養三部曲,多層次、多樣化的培訓激發老教師的職業情感,引領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新學年,一批新教師走進了商幼,為幼兒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了提高新教師們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商幼近日開展了“青年教師成長課”、“新進教師亮相課”觀摩研討活動。展示活動的教師認真備課,教具準備豐富,多次試教、研磨教學。展示活動寓教于樂,動靜結合,課堂氣氛積極活躍,老師們用他們特有的青春活力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在教研活動中的“課堂首秀”,給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評課環節,老師們總結課中的亮點及有待改善的地方,并針對每一個細節都做了很好的剖析與概括,讓每位新教師都受益匪淺。本次活動為新教師們搭建了一個實踐教學理念、鍛煉自己、展示才干、交流學習的平臺,使他們在教學方面得到了磨煉和提高,促進其專業化發展。
汶河小學把教師發展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統一規劃。課堂研究講究實效,汶河小學校本教研活動以一人一課為載體,每周一次,具體為每周三下午數學英語教研活動,每周四下午語文教研活動,每周五下午英語教研活動,其他學科為每月舉行一次集中教研活動。每次教研活動以“備課—上課—說課—評課”為基本模式。活動中,關注評課環,每次上完課后,由老師特別是同年級老師、分管學科負責人與專家一起評課,上課的時間40分鐘,而評一節課的時間往往不止40分鐘,老師們由浮光掠影到有感而發,由關注一些細節到從整體上把握,由只發現問題到思考更好的教學策略,由隨口說說到聯系理論與實際……評課的角度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提升了老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提高了老師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
今年秋學期剛剛啟用的汶河小學東區校,在教師培養方面既有汶河小學本部的“大框架”,又有適合汶河東區校校情的“校本計劃”。以教研活動為抓手,汶河東區校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學校還精心打造精品課,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研究水平,汶河東區校教師部重磅推出研磨“三部曲”。每周教研日,各教研組從教師實際出發,著眼小課題、細化小研討,圍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過程的板塊設計、教學環節的處理、設計意圖等方面進行經典案例的解讀。
學生的發展維系于教師的成長,因此,學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師的成長。作為城郊接合部學校的文峰小學,教師配備要明顯弱于市區名校。組團辦學人員結構調整前,文峰小學的骨干僅有一名區教學能手,但是幾年內,這樣的狀況就得到了明顯改觀。
在區域推進的過程中,區教育局還為老師們搭建更多交流的平臺。比如開辟“學校課程文化與學本教育”qq合議群,各校老師參與進來各抒己見,暢談學校課程文化建設的是與非、得與失、封閉與開放、調整與重建,共享思想理念、行為方式和改革舉措。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教師 專業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