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揮職業教育在社會競爭中的優勢,由職業教育相關聯的高等院校、高職院校、中職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自愿組成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創新型組織——中國職業教育創新聯盟于9月20日在北京成立。《經濟》記者就職業教育現狀以及下一步如何走的相關問題,對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陳宇進行了采訪。
“中國現在仍然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尤其需要技術技能型人才,所以國家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國家每年都在召開關于發展職業教育的大會,對于高等教育來說就是一個鞏固和提高質量的過程,高等院校招生人數的增長,是一個自然過程,目前已經達到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陳宇對《經濟》記者說。現在,國家少有提及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就是在反復鞏固高等教育的成果,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目前,全國已經有多所高等院校轉型為職業院校。縱觀全國各大院校,本科院校占絕大多數,只有極少數的職業院校。從教育結構體系來看,就是需要把眾多的本科院校、專科院校轉型為職業院校,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這樣既滿足了社會對理論性人才的需要,同時也培養了一批技能型人才。
陳宇表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不一樣,不是象牙之塔的教育。前者是要為經濟發展提供服務、為民生服務、為百姓就業服務,后者只是以基礎科學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他認為,職業教育是和國運、家運、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國家要國富民強,就要發展職業教育,培養一批技術技能型人才。最早的職業教育就是從造兵艦、槍炮起步的,比如江南制造局、武漢兵工廠等都是相當于現在的職業院校。中國從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的企業已經沒有出路了,自然而然經濟也上不去。因為低成本有東南亞,高技術有美國和歐洲。如果既沒有高技術,又不是低成本,兩頭都夠不著,那么隨著經濟的發展,只能被社會的大流淘汰掉。
職業教育也為農村勞動力服務。陳宇告訴《經濟》記者,農村勞動力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本地勞動力;第二是農村向城市轉移的勞動力。“第一部分的本地勞動力,常年以種植農作物為主,但現在都是機械化操作,需要農民學習先進的知識技術,掌握最前沿的科學方法,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經濟收入。對于第二部分勞動力而言,由于城市工業化水平遠遠高于農村,對勞動者的文化素質要求也相應提高,只有身懷一技之長才可能被社會所接受,被企業所容納。”
當前,產業變革周期短,產品更新快,世界到處都在發展變化;我們國家也不能“坐以待斃”,不能停留在原來的技術水平上,也要開發新的專業,創造新的產業。職業教育也要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緊密結合在一起,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就是增加生產力的活力,職業教育亦是如此。從國家角度看,勞動力成本提高,就需要企業騰籠換鳥,產業升級。
陳宇說,“職業教育作為與社會經濟發展最密切的教育類型,在經濟發展、產業變革升級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職業院校要做到“眼觀市場、耳聽八方”,及時準確地掌握市場的變化,迅速調整教育教學的計劃。比如說過去培養車前銑刨磨,但現在職業院校開設無人機專業,這就是經濟發展的一個產物,一個創新的結晶。”他舉例說:“職業院校辦學校和企業開公司是一個道理,隨著社會的需要來進行改變升級,與時俱進,關注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新態勢。在國家提倡環保出行、綠色出行的口號下,新能源汽車誕生了,隨之出現的相關衍生品充電樁也成為社會的創新亮點。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行業的新方向,充電樁或許會在將來的某天取代一般的加油站,也未可知。”
21世紀經濟飛速發展,快速工業化儼然已成為其“代名詞”,職業教育可以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為什么職業院校的“高就業率”和“招生難”問題并存?因為雖然職業院校就業率高,尤其技工院校就業率達99%,但是仍然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報考。這是社會普遍的一個思維方式。
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職業教育最大的亮點就是“創新”。職業院校不能固守陳舊地按照原來的教學模式來進行,要明白社會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不斷地推陳出新,打造一個創新型職業教育,在專業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硬件設備等方面加快更新換代的步伐,應對產業變革升級,培養優秀的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人力資源。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創新型 職業教育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