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蘇:在線教育破解職業教育困境
2004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大學生薩爾曼•可汗,接到七年級表妹的求助:有幾道數學難題不知何解。他隨即通過聊天軟件、互動寫字板和電話,幫表妹解答了所有問題。為了讓小妹妹聽明白,他盡量說得淺顯易懂。很快,其他親戚朋友也上門討教,一時間,他忙不過來,索性把輔導材料制作成視頻放到YouTube網站上,出乎意料的是這些視頻受到熱捧——隨后,專注于遠程學習輔導的“可汗學院”網站誕生了,截至2012年7月,該網站全球特定用戶超過500萬人,點擊量已超過1.6億次。薩爾曼•可汗憑借一己之力,借助互聯網這個平臺,將“家庭教師”免費送給渴望知識的人,給現代教育帶來了重要啟示。
可汗的教學視頻突出了“學習”的過程,引發了“翻轉課堂式”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從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適應了個性化的需求。如今,網絡在線課程如一股洪流以不可逆轉之勢向各種教育類型的各個層面滲透,除了K12教育(指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之外,還包括各類學前教育、興趣教育、職業教育等。其中,職業教育與在線教育的結合備受社會關注。我們知道,職業教育在教育領域一直處境尷尬,在很多人的意識當中,“初中——高中——大學”才是標準的成長路徑,選擇職校被認為是“無奈之舉”,而職校自身在教學質量、人才培養模式上也存在著諸多短板。當前,互聯網+的東風正吹向教育領域,職業教育能否借在線教育之勢,開拓新的發展思路,擺脫尷尬的境遇,關乎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未來。
“一個國家是否真正的能稱之為強國,還是要看這個國家的整體教育水平。和學歷教育相比,職業教育在經濟發展中同樣舉足輕重。未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將更加趨于現實,他們會更多地考慮人員培訓的成本,對員工的技能要求也更高,因此,職業教育的優勢將更加突出。當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正在顛覆傳統的學習模式,知識的傳播不再限于課堂的面授和書本的教學,職業教育結合在線教育,可以實現隨時隨地學習,迎合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符合當下企業對于員工技能的需求。”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北京全景賽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忠蘇博士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道。
陳忠蘇博士是佩斯大學理學學士、霍普金斯大學工程碩士和史帝芬理工學院博士,是國內首個將云計算引進網絡教育領域的專家。本期《教育》雜志與陳忠蘇博士近距離對話,探討在線教育形勢下,職業教育的發展之道。
在線教育的“前世今生”
1998年,在線教育在世界范圍內興起,從北美、歐洲迅速擴展到亞洲地區。近年來,在線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大趨勢,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開展在線教育。
如今在線教育正在持續升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在線教育,那么,它的概念應該怎樣理解?對此,陳忠蘇解釋道,在線教育即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電子化學習),是指通過網絡獲取電子課程資源來達到網絡學習或遠程教育的目的。即使在孤立的沒有聯網的一部臺式電腦或者平板電腦上,只要有學習軟件和課程資源,學員就可以學習。
理清在線教育的概念,反觀中國的在線教育,發展現狀如何呢?陳忠蘇介紹道,國內目前的在線教育市場主要分為如下幾個部分:
1)國家隊:以國家開放大學為主導的全國六所開放大學;
2)以清華北大及其國外合作伙伴領銜的高校慕課聯盟;
3)互聯網巨頭如百度、阿里巴巴及網易等;
4)以網絡教育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如全通教育、弘成教育和正保教育等;
5)從傳統面授教育轉型的老牌教育機構如新東方在線、華圖教育等;
6)近幾年成立的在線公司如慧科教育、華師京城為代表的一大批新興教育機構。
“除了公益性的機構,整個在線教育行業的盈利模式還在摸索之中,真正以在線教育為主業的機構能夠盈利的相當少。但是由于大量的投入,課程資源和技術平臺建設的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社會對在線教育形式的認可度也大大提升。”陳忠蘇說道。
我國在線教育未來發展的空間巨大,到201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目前的三倍,據天拓咨詢估計,我國在線教育目前市場規模在1000億人民幣左右,2017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人民幣左右。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在線教育行業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1.7%,其中,移動端在線教育年復合增長將達到52%。在線教育市場巨大的背后,主要還是歸功于它強大的優勢。
“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在線教育的學習地點和時間的靈活性大大增強,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學到中意的課程;得益于網絡的交互性,在線教育的學員規模可以無限擴大,數萬名學生可以同時學習一門課程;由于網絡上學習資源可以共享,學生能夠學習其他名師的課程,不再局限于自己學校老師的課程,這有利于提高教育公平性,降低教育成本。”陳忠蘇分析,目前很多學校以“翻轉課堂”的形式發揮在線教育的作用,學生可以事先在網絡上看完電子課程,到教室里和老師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一來,線上線下教育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陳忠蘇認為,中國人口眾多,要讓所有人都擁有良好的教育,就目前的教育經費和教育隊伍而言,沒有在線教育是不可能實現的。當前,企業在外面臨國際競爭,在內面臨工資上漲的雙重壓力,只有提高生產力才能生存下去,而提高生產力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提高勞動者的能力和素質。在線教育不僅需要應用到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中去,也要應用到職業教育中去。
近年來,每逢就業季總是被冠以“史上最難”、“史上更難”等稱號,媒體上也不乏“碩士回爐學技術”、“名校畢業就業難”類似這樣的新聞出現。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大學生從事的工作和所學專業不匹配的問題。大學生“回爐”上技校,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技能培訓的重要價值。“職業教育應該不僅僅局限于大專或中專證書,它包含了所有的學習成果,即社會上所需要的大部分技能培訓。即使一個人有博士學位,當新技術出現時,也應該接受職業培訓,因為職業教育對新技能反應最快,讓學生及時方便地獲得新技能是當前職業院校最需要做的工作,而在線教育可以說是職業教育最有效的辦法。”陳忠蘇總結道。
職業教育擁抱在線教育 如何突圍
當前,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需要大量的技術型人才,職業教育在這方面必須發揮自身的優勢,與此同時也需要明確職業教育面臨的困境,在線教育的趨勢下,職業教育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因循守舊。
職業教育應把握時代需求
如今萬物互聯,各行各業都在和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金融、醫療、農業等行業都紛紛擁抱互聯網,作為國家當前大力扶持的職業教育,也不能例外。“我認為互聯網+教育是必須走的道路。就職業教育而言,未來互聯網+職業教育也許比互聯網+高等教育發展得更好,因為職業教育更容易走市場化道路”。陳忠蘇坦言。
與基礎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具有個體性、實用性等特點,它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包括勞動技能和未來的職業方向,因此又被稱為技術教育、就業教育。然而,我國的職業教育還存在著培養定位不清晰,理念相對滯后,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教育模式、課程體系不能很好得適應發展需要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現代職業教育的快速健康發展。職業教育從誕生發展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推移,卻未能適應飛速發展的時代需求。當前,互聯網+盛行,制造業正在復興,職業教育作為工匠“搖籃”,勢必要抓住這一歷史性的機遇,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更優質的專業性人才,“這就需要職業教育的各方參與者,包括國家、辦學者和社會實實在在地投入精力和經費,將職業教育產品和服務質量做到企業很難拒絕的地步,這一點至關重要”。
在線教育在我們國家已經實踐了多年,近年來,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然而,市場熱并不等于質量好,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很多機構的信息技術預算和建設理念還沒有跟上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這一大趨勢,有的依然采用硬件、軟件、網絡自建一整套系統的方法。陳忠蘇坦言:“如果要在國內信息化還沒有成熟的情況下實現彎車超道,我們還需要提高對信息化的認識。從我們接觸的客戶來看,跨國企業交易成交時間最多、交流成本最低。我國也需要經歷這個過程。”
我國的職業教育規模龐大,各類院校的數量也相當多,但是學校辦學的靈活性很小,教什么課、招多少學生都需要教育管理部門審批,但是教育管理部門對企業實際需求的判斷往往相當滯后,質量評價體系不夠科學,無法正確評估學校的辦學效果。同時,學校的課程老化,教師隊伍滯后,很多老師一輩子在學校工作,沒有掌握實際技能,在學生培養上沒有適應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當前,相對滯后的職業院高校評估體系造成了很多資源錯位,很難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職業教育的教學體制和用人機制應該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職業院校應該從企業中招聘教師,實現和社會的同步。”陳忠蘇建議。
目前,我國在線教育市場火熱,職業教育也在發力,然而職校在打造在線教育平臺方面不令人滿意。究其原因,還在于我國政府的在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投入的經費使用存在不合理現象。“我國的學校以公立學校為主,政府的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由兩個渠道組成:一部分經費分配到各個學校,讓學校各單獨從事信息化建設項目,這部分經費由于投入分散,無法集中資源建設優質的課程資源和技術平臺;另一部分經費投入到教育部或各地教委主導的教育信息化項目,這部分經費所支撐的信息化項目建好以后,由于沒有可持續的經費運營維護及后期優化升級,導致項目完成后很快就失去價值。這兩個方面都會造成大量的資金浪費。”陳忠蘇分析。
為此,他建議,政府的教育信息化經費撥放到學校后,應該作為購買教育信息化服務或在線教育服務的經費,而不是信息化建設項目經費。通過政府撥款,招聘相關的技術專家打造在線教育平臺,生產各種服務產品,為學校提供有償服務。經過一番優勝劣汰,就可以培育出一批滿足各種教育信息化和在線教育需求的公司,最終實現教育經費投入和教育質量的良性循環。
“在線教育形勢下,企業和院校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及時建設符合企業實際技能需求的優質電子課程,并在交易平臺上有償交換課程資源。在線教育平臺可以讓最優的課程資源在短時間內讓成千上萬的學生獲得學習優質資源的機會。”陳忠蘇認為,職業院校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通過在線教育平臺,設計合理的交易機制,讓各自的課程盤活,同時對在線教育平臺獲取的大數據信息進行分析,不斷地完善和升級課程質量。另外,職業院校目前應該努力的方向是改革教學評估機制,讓在線教育學習成果轉化成學分。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在線教育 職業教育 困境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