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無意送春歸,只將天意常違。留得春暖護芳枝,處處花飛……”優美的詞句,道出了云貴明珠——昆明之美。“春城”的美,不僅美在她綺麗的風光和宜人的氣候,更美在她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積淀。昆明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的厚重在教育的發展歷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回望這片沃土上的教育歷程,一個名字穿越歷史的風煙熠熠生輝,這便是發端于省立工業學校(創建于1910年)的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創建 “多軸聯動,廠校合一”校企互融三級實踐教學體系。堅持把“標準引領,項目驅動,教-賽-產多軸聯動”的人才培養模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切實與相關行業和合作企業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機制,實現了“校內基本職業能力培養、校中廠綜合職業能力提升、校外實訓基地準職業人培養”的校企高度融合的人才共育,充分體現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以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4個重點建設專業為龍頭,制定并完善全院34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164門專業核心課程標準,提升了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建立“分類管理、分層對接”的校外實訓管理體系。按校企合作的內涵,將合作企業分為教學、科研、技改、就業等多方合作關系的“共育型”校企合作企業和頂崗、就業、第三方評價等的“共管型”校企合作企業,分由不同委員會(對應綜合管理部門)管理。“共育型”校企合作企業采用“分層對接”,形成“職責清、任務明”的結對幫扶結構。
推行“以賽三促”的“四級賽事”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行“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管”的“以賽三促”專業教學方式,形成“以專業核心課、企業職業標準為基礎,以國家賽項為引領”的“四級賽事” (國家、省市、學院、系部),形成以學院主導,校企合作辦組織,教學系部完成的管理體系。將賽項融入到教學任務中,與專業、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銜接,融入生產加工及管理元素,與實踐教學體系相融通,形成教賽產高度融合的賽項內涵。廣泛開展“主辦、承辦、參與”等多形式的競賽活動。建設期內,師生專業技能大賽全國獲獎32人、省級獲獎243人。
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了集“教學、科研、技術服務、實習實訓、培訓鑒定、技能提升”為一體的服務平臺,如今校企合作企業已達93家,其中省級示范實訓基地8個,并按“校企共建、產教一體、互惠互贏”原則創建了機械類、電氣類、汽車類、管理類4個專業集群的7個“校中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三級教學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合作辦學、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長效體制機制,在省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賦予學生過硬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將養成教育貫穿教學始終。推行誠信積分制度,每學年學院會根據學生的誠信積分情況確認誠信等級,作為學生年度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而且同等條件下,誠信等級高的學生將優先獲得就業推薦機會。鼓勵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和扶貧幫困獻愛心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青春時光,當勤勉為未來蓄力,也應綻放讓歲月留痕。學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各種社團活動,并廣泛舉辦五四晚會、運動會、團隊主題活動等,既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特長,也促進了其交流表達、團隊合作等各項能力的提升,極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秉承一份“開物成務、明德至善”的使命,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讓學生磨礪品性、豐厚知識、增強技能、提升素養,充滿自信地走向未來,而學院也成為了華夏職教版圖上一個鮮明的地標。辦學水平不斷提升,畢業生就業率維持較高水平。學院被評為云南省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等獎”和全省十佳“就業典型”高校稱號,連續三年被云南省教育廳授予“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學院還是云南省內同類院校實踐基地、大中型企業入職培訓和轉崗培訓基地、區域大賽競賽基地和中西部職業學校教師培養基地,積極履行社會服務職責,每年為社會培訓鑒定上萬人次,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和口碑。由于特色鮮明、辦學成果突出,學院獲得了“云南省省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云南省文明學校”、“黃炎培優秀學校”、“云南省高職教育優秀學校”等殊榮,師生在全省技能大賽中多次榮登榜首并代表云南省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取得佳績。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當前職教迎來了改革與發展的春天。面對機遇與挑戰,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深化“開放創新、多元合作、立足機電、服務制造”的辦學特色,實現科學、持續、健康發展,傾力打造立足云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的一流職業院校,助力學子譜寫華彩人生,為我國職教發展再立新功!
2010年11月,“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被確定為學院國家骨干院校建設項目。通過幾年的努力,學院形成了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為提高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實現骨干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學管理實現體系化。在教學管理方面,學院實行院系二級管理體系,構建以系部為主體的管理模式,充分調動了系部的管理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訓管理方面,學院構建了“資源共享、內外銜接” 的三級實訓體系:一是校內基礎教學實訓體系,夯實學生技能基礎;二是“校中廠”生產綜合實訓體系,形成教學生產高度融合的教學體系;三是校外頂崗“準職業人”實訓體系,搭建了云南省高校首家CRP信息管理平臺,結合就業取向,融合崗位生產特點,進行針對畢業論文(或頂崗實習總結)的改革。三級實訓教學體系,體現了從基礎技能要求到專業綜合技能要求的實訓教學特點。
質量管理實現標準化。學院通過ISO9001管理體系標準的實施,建立了以過程為基礎的質量管理體系模式,使各項規章制度更具實施性、操作性和指導性,并有效改善了學院的運行機制,為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評價體系實現多元化。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教務處牽頭成立了院、系、教研室三級教學督導體系。學院成立教學質量監控中心,各教學系(部)成立教學質量監控督導小組,由各教研室牽頭具體負責組織安排教師聽課、教研室活動、教學檢查及評價等工作。構建了“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和“畢業生信息跟蹤與反饋系統”,真正做到專業設置、培養方案、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模式與勞動力市場緊密結合。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體系,實現就業指導全程化,推行“訂單式培養”模式。完善了“多元化”專業過程性評價體系、“多證書”評價制度和就業服務工作體系與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加強了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監控、評價,切實保證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我國職業教育的先驅黃炎培先生曾指出了職業教育的教學原則,包括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等。遵循此原則,學院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終生成長需求出發,以服務滇中經濟圈機電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重點,以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積極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之路,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制”及“多證制”培養機制,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形成了在職教集團指導下政行研企校合作辦學的新體制。
創新“多方聯動,雙線三層”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學院組建了由云南省機械工業行業協會牽頭,學院與科研單位、行業企業深度融合的云南機電職業教育集團,建立了與學院管理并行的集團規劃、管理并執行“雙線三層”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加強了學院與行業企業的深度全面融合。
構建“多方合作,四位一體”機電類技術技能杰出人才培養基地。學院建設完善了含5個省級校內實訓基地在內的37個實訓基地,成為了先進制造共享型教學平臺、制造技術積累與創新平臺、高職教育教學研究及成果推廣平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開放平臺,實現了合作辦學的開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區域內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教學成果的推廣。
“行業引領、服務地方”,緊扣云南省裝備制造業發展設置專業。學院以培養裝備制造、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和現代服務等產業的技術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以云南省重點產業發展定位,將專業與產業對接,形成專業集群優勢,充分發揮了學院在服務地方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新路 華彩 人生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