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大不在宣傳片的高大上
高考剛一結束,國內多所大學密集發布招生宣傳片,引發關注。各大學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種制作精良的宣傳片試圖讓更多學生和家長看到各自的大學之美。據知情人透露,“往往制播費用不菲,有的甚至高達百萬元之巨”。(《中國青年報》6月17日)
時值招生季節,各高校紛紛放下“好酒不怕巷子深”的矜持,開始了一場宣傳片大戰。雖說很多國內高校的宣傳片離國際水平還有不小的一段距離,有創意、能做出特色的迄今不多,但如今看來,這方面的費用卻已經和國際接軌,甚至可以說是“趕英超美”了。
支付如此高昂的成本,我們的大學還真是既有錢又舍得花錢。倘若花了大價錢制作出來的大學宣傳片真的能夠提升學校名聲、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倒也罷了,公眾最為擔心的是,各大高校在“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觀念驅使下,很可能會陷入一場拼投入、拼排場的宣傳片攀比混戰。
前些年,為了打造教育界的“航空母艦”,不少高校拼命圈地蓋樓以至于債臺高筑,一些大學簡單地和大樓畫上了等號,很多高校現在還在吞咽著當初盲目攀比所釀成的苦果。莫非說,我們的高校經過那么沉重的教訓,依然還沒有“吃一塹長一智”?而是又走進了新誤區,覺得大學之大,不在大樓就在大宣傳片?
誠然,相較于蓋樓的高額投入,制作宣傳片的費用恐怕只能算是“毛毛雨”,或許這也是一些見過大世面的高校敢于如此大手大腳花錢的重要原因。但不管怎么說,我們的大學畢竟還沒有富到可以一擲百萬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地步,無論是救助貧困學生、加大教學設施的投入,還是提高高校教師的福利待遇去吸引人才,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好鋼用到刀刃上,把有限的經費用到解決上述實際問題上,給教育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這恐怕比任何宣傳片都更有吸引力,也更有宣傳效果。
大學之大,在于大師,而不在于大樓,更不在于大宣傳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們的大學依然熱衷于把教育工作當成一件單純比拼財力的事情,還習慣于把自己的名聲建立在財力的比拼而非學術與科研成果的高峰上,我們只會離教育的本質越來越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