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尋求教學創新路徑
新課程理念下,教材是一種教學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合多種資源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如刪減、增補、拓展與重組等。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增補,尤其注重通過具體問題,在與學生互動的基礎上補充方法性、規律性的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如對“光學黑箱問題”,一些學生覺得很難理解,我綜合應用了如下教學方法:將題目所給的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連接起來,形成連續的光路;將出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傳播方向進行比較,判定光學器件使光線發生了反射還是折射,從而確定是平面鏡還是透鏡;分析光學器件的作用,看它如何改變光線的方向,是會聚、發散、還是鏡面反射;在光路發生改變的位置處填入選定的光學器材。學生掌握相應的方法之后,遇到此類問題便能順利解答。
課堂教學改革中,“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是一個重點。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參與教學提供條件。學生參與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自主學習、動手操作、互幫互學、交流討論、合作探究、展示匯報、質疑答辯等。在各種學習活動中,教師應努力找到適當的方法促成學生思維的深度參與,而不是追求課堂的表面熱鬧。
比如,在電學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實物圖”與“電路圖”之間的相互轉換存在一定思維障礙。經分析有四個方面原因:第一,學生對電源、開關、電阻或滑動變阻器、燈泡、電流表及電壓表等電路元件實物不熟悉,特別是對電流流過元件接線柱之后再經其內部的流向不清楚。
第二,電路中實物的位置與電路圖中相應元件符號的位置不對應。第三,不能將實物圖中導線的“曲線走向”與電路圖中導線的“規則走向”統一起來。第四,實物圖中導線有長有短,甚至是一個點(如接線柱),不能與電路圖中規則的導線對應起來。從思維角度講,從“實物圖”到“電路圖”是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在相關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群策群力,討論分析,然后就疑難點進行現場剖析。
學生清楚實物圖中電流的流向及各個元件的連接方式之后,在腦海中能夠“抽象”出一個“電流流向圖”,再按照畫圖“方便”的要求畫出“電路圖”。由于學生思維的深度參與,教學的難點順利突破。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路徑 教學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