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未成年人還須補上哪幾課
相比以往,今年的兒童節顯得有些沉重。在紙媒與網絡世界里,人們更多見到的是與兒童有關的案件頻發:20余起“性侵兒童”事件接連曝光;每年平均有7萬左右的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觸目驚心的事實,讓社會意識到保護兒童刻不容緩。
于是,除了教育部門排除威脅兒童安全的隱患,清除混在教師隊伍里的敗類外,其他相關部門也紛紛表態要保護好祖國的花朵,最高法院更是公布了侵犯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并開展保護未成年人的主題活動,構筑保護兒童的司法底線。一時間,媒體的各種評論爭相出籠,保護未成年人的輿論高壓在“六一”前后再次達到高潮。
不容否認,孩子是人類的未來,保護孩子是每個成人的責任,新聞媒體對此掀起再強的輿論旋風都不為過。然而,由媒體聚焦形成的“運動式”補救,并不能達到亡羊補牢的效果,而常常時機一過,運動便偃旗息鼓,承諾和反思更是很快化為烏有。從反思、痛罵中真正受益的,往往只有商家掀起的兒童商品促銷熱潮。
類似的“節日效應”太多了。到“3.15”消費者權益日才出現打壓偽劣產品的輿論高潮,到勞動節才有重視勞動權益的大討論,到教師節才關注教師的辛酸苦辣……年年老調重彈,年年沒有多大改善。
節日本應是過節者獲得祝福、享受快樂的時光,現在卻變成了曝光問題、訴說苦衷、企求保護的節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身處錯綜復雜的矛盾與利益切割的時代語境下,在面對諸多社會問題時,人們總是習慣于說得多、做得少。因為“說”比“做”更容易,更能獲得掌聲與鮮花,博得聲望。當社會問題被媒體聚焦,無法忽視時,轟轟烈烈地搞些運動,既能回應公眾的不滿,也能轉移焦點,粉飾問題。這種小成本獲得大收益的行為,是某些人的如意算盤,真問題則常常在這種表面文章中被忽視,以致悲劇一再重演。
我們需要將指示、文件做實,將承諾落到實處;需要啟蒙父母之愛,應對屏幕污染,營造溫馨小家;需要強化學校之愛,構筑啟蒙孩童心智的溫馨“大家”;更需要增進社會之愛,從安全、教育、文化等多個角度解決種種現實問題,為孩子共同撐起保護傘,營造兒童優先的社會輿論環境。中國有2.8億兒童。要讓他們都插上翅膀,飛翔天空、翱翔世界,擁有天真爛漫的童年,僅靠兒童節期間的媒體聚焦,相關部門的“節日秀”還遠遠不夠。只有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去“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構筑預防問題滋生的社會機制。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