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每個人都懷揣成就輝煌事業,收獲精彩人生的夢想,中國夢的實現也是要依托每個普通人的夢想才能最終實現。中國經濟依托人口紅利實現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目前隨著勞動人口減少,人口紅利褪去,原本的優勢不再,中國經濟亟待轉型。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發展職業教育,提升人口素質,讓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實現經濟長遠發展。
中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段人口在2014年減少了371萬人,降幅相比2013年的244萬人進一步擴大,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已連續三年下降(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局)。與此同時,2013年中國GDP增速放緩至7.7%,2014年滑落至7.4%,創1990年以來的24年新低,2015年第一季度僅為7.0%。面對“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過去三十年依靠大量勞動力供給的人口紅利已至拐點,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
源自廉價勞動力的初級制造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未來更多的是需要依靠專業人才智慧創造的人才紅利,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職業教育可謂舉足輕重。針對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公開表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西方發達國家早已認識到職業教育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美國政府在2011年提出,培養具有二十一世紀知識和技能的美國人,打造世界一流的勞動力,這是“贏得未來”的關鍵;英國政府在2011年發布了“為可持續發展而提高技能”和“為可持續發展而對技能投入”兩個國家戰略性文件,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撐實體經濟和現代產業的發展;法國通過“高等教育法”強化大學的職業化傾向,建立更多的“高等技術學校”和“大學技術學院”;德國政府則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通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使得職業教育更好地滿足行業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
世界各國的職業教育模式都各有特色,尤其是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堪稱全球職業教育的典范,是德國在國際市場具備較強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有力推動其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為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需借鑒國外成功經驗,要將職業教育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同時要有效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助力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升級,逐步建立起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為“人口紅利”轉化成“人才紅利”加碼助力。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紅利 職業教育 人才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