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學區房,不排隊考名校,劃片入學就能上好學校。山東省威海市推行的“零擇校”,既讓當地孩子得到了實惠,也讓外地孩子享受到了同城待遇。
來自黑龍江慶安的付師傅在威海榮成市成山鎮馬山漁業公司打工,按照就近入學的政策,他的兒子付明明進入了鎮上的好運角小學一年級讀書。付師傅感慨萬分:“這里的條件與大城市比都不差,孩子能在這兒上學,我們太滿意了。”
好運角小學與中學在一起,今年剛剛建成,占地140畝,榮成市政府為此投入1.5億元,中小學一體化設計,每間教室配有可調節桌椅及電腦設備。好運角中小學的建成,大大緩解了當地學位不足的難題,中小學班額都達到了省里標準。
好運角小學這類高標準鄉村校的新建,得益于山東省去年啟動的一項解決大班額問題的工程。威海計劃在3年內融資55億元,新建學校24所,改擴建學校38所,增加教學班940個,新增學位4.4萬個。
威海市教育局局長于勝濤告訴記者,威海經濟發展很快,像成山鎮、張村鎮這些經濟活躍的鄉鎮,隨遷子女成倍增長。學生突然增多,學校應付不過來。超大班額,忙壞了老師,累壞了學生,急壞了家長。“我們必須把班額降下來,教學質量才能提上去。”
有了新學校,還得有好校長。作為城區的明星校長,張海波今年從幸福街小學流動到了好運角小學。“校長8年一動,在威海已經是慣例。無論到哪里,我都要干出個樣兒來。”
與全國大多數地方按成績分配資源不同,威海鼓勵學校嘗試特色辦學。無論是教學還是管理,只要有自己的特色,就是新名校。
鳳林學校是2008年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地處城鄉接合部,生源主要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抓住學生安全教育缺乏這一關鍵問題,確立了“生命教育”主題。于艷麗校長說:“我們生源一般,也沒有區位優勢,但就是憑借自身的準確定位與特色,成為了威海首批特色學校。”
“不買學區房,不排隊考名校,劃片入學就能上好學校,我們威海市民是賺大了。”學生家長賈明芬說。
眼下,威海再生一“計”,在全市范圍內啟動校長職級制改革。“在市域內打通校長們的職級,工資待遇一樣,晉升通道一樣,校長們在全市學校的流動就更加暢通了。隨著校長流動的進一步加速,威海教育將走向更加高質量的均衡。”于勝濤說。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威海 學區 山東 甘肅|蘭州|技校|技工|中專|大專|甘肅技校|蘭州技校|職業學校|職業技術|高級技工|甘肅中專|甘肅大專|定向招生|高薪就業|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汽車維修與美容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工程司訓專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