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省常州市朝陽中學校長殷濤因為一篇題為《校長的孩子都去擇校了,誰會相信我的教育理想》的文章走紅網絡。殷濤講到,他沒有為成績優異的女兒小升初擇“名校”,而是讓女兒進入了與施教區對應的普通公辦學校朝陽中學。
殷濤擁有更優越的條件為女兒選擇“名校”,即便如此,殷濤還是選擇讓女兒就讀自己任職校長的學校。教育公平的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教育體制的改革更需要不打折扣地執行,而執行政策、響應號召的不單單是普通的老百姓,也包括體制內的工作人員。作為教育工作者,殷濤自覺自愿地拒絕擇校,踐行教育公平理念,值得稱道。當教育工作者的子女身在并不優秀的學校中求學時,教育工作者更能深切體會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短板所在,更能發自內心地執行教育改革的有關政策,努力鉆研創新,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不斷推進教育公平的實現。如若身在教育系統內的從業者都不相信教育公平的存在,更別提以身作則了,教育公平又如何實現?
部分網友質疑殷濤的做法是一種作秀行為,我們應理性看待這類聲音。被認為作秀說明當下還是有太少殷濤這樣的“傻”教育工作者。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平民百姓因為個中原因都沒有為自己的子女擇校,或許更多的是無法擇校;若是在能擇校這個問題都有了特權,那教育公平更是遙遙無期。如果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加入到殷濤的隊伍中來,讓“拒絕擇校”變成“無需擇校”,那教育公平就指日可待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