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動作在行業內引發了不小“地震”。雖然各高校表示目前并未收到紅頭文件,但這樣的整頓應是真實存在的。作為MBA專業學位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我國EMBA經過十多年發展正在出現某種異化。有的EMBA班成了“老總俱樂部”,淪為一些人拓展建立高端人脈關系的便捷之路。讀EMBA甚至也成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且,完全自由的自主招生政策,使培養學校存在考試審核不嚴格、招生標準不統一、學員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花錢買學位”等現象并不鮮見。此次整治,劍指這些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但也要看到,既然EMBA遵循的是市場化運作邏輯,那么對其教育質量的保障,是靠政府出手整治,還是市場優勝劣汰,就很值得商榷。我國的高校教育,包括學位教育存在弊病,已是不爭的事實。高校如何改革,方向在哪里,需要更多的探索。因此,把完全市場化運作的EMBA納入全國統考,效果并不見得會好。要看到,一些企業家,或因年齡偏大或因知識遺忘,通過聯考筆試的可能性較小,而這些人,往往正是EMBA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潛在的最有需要的教育對象。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基于EMBA強烈的實踐性,并沒有統考的安排。每個學校有自己的招生原則,招生相對靈活,更看重的是學生豐富的工作經歷。所以,擔憂EMBA品質是正確的,但能否通過全國統考解決讓人生疑。
因此,筆者認為不妨放開EMBA這個窗口,讓它在市場的探索中去闖出一條學位教育的新路。當然,既然其受教育者主要是企業一線管理人員,他們的求學成就,更應該通過市場化的薪酬去得到體現。相關部門所要做的,只是抽出國家授予的學位,改由各商學院自行頒發即可。學位能否得到認可,商學院能否得到認可,也同樣由市場來檢驗。如此或許可以為高校教育改革、學位教育改革貢獻另一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