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老師好。”
一進校門,陳明帶隊的考察隊伍,一路上聽到的都是這句來自素未謀面的學生的熱情稱呼,這位有著幾十年德育教育經驗的豐都縣平都中學副校長,對龍職中的德育教育有著許多的感慨。
因為什么吸引著一所普通學校來職??疾鞂W習?作為全國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龍職中擁有厚重的人文底蘊,以“敢為人先育‘精’才,正人達業‘行’天下”的“精”文化理念,從理念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心理文化、生活文化等方面,以德育教育理念“陽光心靈,幸福德育”來打造每個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德育教育 從學會“感恩”開始
龍職中坐落在茶園新區的世紀大道旁,離南坪轉盤15分鐘車程。學校占地210畝,建筑面積80000平方米,有19個專業,在校生6500余名。龍職中這些年的跨越式發展,既得益于國家重視職業教育的好政策,也是職業學校與地區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的結果,怎么讓每個在校的學生成才一直是學校的追求。
在分管德育的副校長祝楠看來,要想學生成才,首先是重視德育,做好育人,而這一切得先從學會感恩開始,先打開學生的心結,給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再學技能。
由于中職校在升學考試中成為了托底線,因此不少學生進入中職校后往往背負著較重的心理包袱。在初中時因為成績等原因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重視,自卑心理很重,心理或多或少有著消極情緒,甚至自暴自棄,和父母之間的關系也不融洽。
來到龍職中的每位學生,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感恩教育。據介紹,所有就讀龍職中的學生享受了學費全免的國家政策,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經審核后還能免住宿費和獲得生活資助,而部分品學兼優的學生還能獲得不同等級的企業獎學金。
在感恩教育課堂上,老師會給孩子們算一筆賬,這筆賬包括國家對他們學費的減免、父母對他們的付出、怎么樣回報社會等各個方面,然后還會引導孩子每周給父母發一條短信,讓孩子學會跟父母溝通,學會感恩。
據介紹,孩子每周給父母發出的短信,學校還會組織評比,誰的短信寫得好寫得更溫馨都能得到獎勵。通過這種長期的引導和陪伴教育,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更多的孩子表示回家和父母之間的溝通更有效,父母對他們也更信任。
培育習慣 以禮塑人、以行正“形”
不學禮,無以立。禮儀,是一個人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的綜合體現。和龍職中的學生接觸,你會明顯感受到他們身上彬彬有禮與謙和禮讓,真誠的話語、得體的舉止會很快消除你的陌生與距離。這一切,歸功于學校多年堅持的禮儀教育。
陳明對這一切感觸很深刻。豐都作為我區對口幫扶的區縣,每年都會與我區開展交流。2015年底,陳明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員來到我區學習,并在龍職中輪崗上班2周。這兩周里,職校的德育教育感染了他?;氐狡蕉贾袑W后,他把在這里的見聞告訴了學校的同事,于是大家組成一個隊伍來這里學習。
“我把我見到的孩子們的儀容儀表、學習習慣、精神面貌都告訴了學校的老師,起初大家還將信將疑,這次眼見為實了,作為一所普校,我們有升學的壓力,所以在德育教育上有一些缺失,平都中學今年的應屆生有1092人,普高的升學率有70%左右,剩下的學生大都會選擇就讀職校。龍職中在德育教育的理論、制度、精細化教育的模式上都有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地方,這也是以后我們努力的方向。”陳明說。
據介紹,龍職中開展了行為禮儀第一課,促進學生知文明。通過禮儀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個人禮儀”、“社交禮儀”、“職場禮儀”、“商務禮儀”等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交往、溝通、組織、協調等職業能力,順應市場經濟發展對現代職業人才綜合素養的迫切需要。
學校提出“三精”行動策略、制定了德育學分制度,進一步規范學生行為,以制度建設促進禮儀養成。制定《龍職中行為習慣訓練手冊》,建構起“寢室篇”、“教室篇”、“公共場所篇”3個大類、16個分項、237個條目的學生行為標準體系;提出“三到位”(教室、宿舍、食堂)和四走進(群體中、問題中、感受中、欲求中)精致管理要求,傾聽學生訴求并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賦予儒家“五常”新涵義,在四大專業部分別開展“藝”、“禮”、“職”、“信”等具有濃郁專業特色的專題行為訓練。在潛移默化中,讓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到學生的方方面面,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并演變為一種自覺行動。
強化評價 表揚、激勵、賞識更為重要
在龍職中,學校將社會需求與學生的發展愿望相結合,開設了19個專業門類,給學生選擇的自由,充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不同天賦學生的成長需要,讓他們各得其所、各展其長、各成其業。
今年18歲的文麗蘋是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她告訴記者,在初中的時候由于學習成績不是很好,老師也不怎么在意她的成長,她缺乏自信,學習也就更差了,長期走路都低著頭。來龍職中后在老師的鼓勵下她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現在還成為了啦啦操的隊員,也變得自信了。
在龍職中,文麗蘋這樣的改變不是個列。以前學校的解說隊伍清一色的都是航空旅游專業的學生,這支隊伍成了大家羨慕的對象,后來學校為了激勵更多的學生,社團向全校的學生開放,于是楊桐脫穎而出。
楊桐是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初中畢業時,他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放棄了中考。走入龍職中大門前他是一個敏感脆弱、自卑的孩子。進校后,選擇了服裝設計專業,老師覺得他的聲音非常好聽,于是建議他參加解說隊,由于自卑他不敢跨出那一步,心里想的是我不行,于是老師陪著他一遍一遍背稿子,在老師的鼓勵下他站到了臺前,參加社團活動,擔任心音講讀社副社長、校園解說隊隊長,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全國職業院校“我的中國夢”主題演講會上,作為西南地區唯一的學生代表,他受到教育部副部長魯昕的稱贊,還先后獲得全國文明風采征文比賽三等獎、重慶市文明風采征文比賽一等獎,被教育部關工委授予“五好小公民”稱號。
后來,楊桐被保送上了大學,就讀婚慶專業,現在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婚慶主持人,幾年前的自卑在他身上沒有留下一絲的印跡。
也正是從這些學生身上,教師真正明白了,換一種方式評價學生,也給了學生多一種發展的可能性。慢慢地,教師學會了用賞識的眼光看學生,不輕易放過一次表揚學生的機會。
“少一些橫向評價,多一些縱向評價。多評價學生的進步,以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學會尊重學生,學會寬容學生的過失,學會忍耐學生的漸進,學會等待學生的成功,給他們成長的空間。要表揚、激勵、賞識,就意味著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這也一直是我們堅持的理念。”祝楠說。
打造“心育模式” 引領學生成長成才
2009年,心理專業畢業的碩士田蓮來到龍職中當專職心理輔導教師的時候,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是一間10個平方的小屋子,經過幾年的發展,職?,F在有了2名心理專業碩士擔任專業心理輔導教師,組建專兼職心理咨詢隊伍。心理咨詢室也從最初的10個平方米發展到現今的100多個平方米。
為了更好的走近學生心理,打造了獨有的特色心育模式。最初只能接受個體咨詢,然后建立了心理社團,后來每個班級又選拔了心理委員,最后成立了心理劇社;每周心理健康課程、每月心理健康講座、每季度心理健康專題活動周與每年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系列活動,讓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學生學習的始終。
“我們設置心理晴雨表,班里的心理委員要負責觀察每個同學近期的變化,如果有同學心情低落,我們第一時間就會查找原因,為他疏導,這樣就能及時給學生一些幫助,經常舉辦心理方面的一些活動。”田蓮告訴記者,讓學生主動融入集體,是最重要的,這個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所以舉辦一些大型活動,讓大家更好的認識自己,讓孩子潤物細無聲地變成這個群體里的一部分,這個過程老師更像是一個耕耘者。
一個好老師可以影響學生一生。通過心理教育幫助中職學生喚起自己的夢想,為了讓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在專業課學習上,學校倡導的是“做學教評一體化”,學生積極動手操作,老師及時指導,給予激勵和賞識,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參與,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當學習不再枯燥,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學生怎么不喜歡?在這里,學生通過學習,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每一年,學校都有學生通過對口高考,升入高一級院?;蚋叩嚷殬I學校學習,其他學生學得一門實用的技術,走上就業崗位。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職業中學 重慶 職業教育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