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天發布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共有545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其中繼2014年的上海之后,2015年又有北京、天津、江蘇、浙江的所有縣級單位全部通過國家認定。截至2015年底,共有1302個縣(市、區)通過國家認定,教育公平邁出重要步伐。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何秀超介紹,一年來,國務院教育督導辦對545個縣(市、區)進行督導評估認定,對757個均衡縣開展監測復查,對1600個縣進行過程性評估。據統計,除了上海等五省份所有縣級單位通過國家認定外,廣東、湖北、福建三省通過認定的縣(市、區)比例均超過80%。已通過國家認定的1302個縣中,東部地區634個,中部地區367個,西部地區301個。
為了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防止均衡水平滑坡,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對2013年、2014年通過國家認定的757個均衡縣進行了第二次監測復查,跟蹤評估縣域內義務教育發展水平和校際均衡狀況。結果顯示,初中、小學的綜合差異系數較2013年都有所下降。
為了解掌握尚未實現基本均衡發展目標地區的現狀,國家對尚未通過評估認定的1600多個縣均衡發展情況進行過程性檢測,結果顯示,未認定縣均衡水平明顯低于國家標準,實現均衡發展目標難度較大。中、西部分別有60%、72.5%的縣尚未認定,將是攻堅難點地區;小學差異系數不達標比例較高,將是攻堅難點學段。
據悉,1302個縣通過督導評估認定,完成了2020年目標的47%。盡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新突破,但是還沒有達到國務院提出的預定65%的目標,還存在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學校布局調整不能滿足入學需求的變化,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尤其是信息化建設仍待加強,偏遠農村校教師隊伍建設相對滯后、部分學校管理水平和資源使用率有待提高等問題。
“今后工作重點是加大省級統籌力度,強化供給機制改革;適應教育教學需求,均衡師資配置;鞏固均衡發展成果,探索優質均衡舉措;充分發揮督導作用,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何秀超說。
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義務教育總投入達到1.42萬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達到1.3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約1000億元。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國小學和初中生均校舍面積等指標均有所增加。
何秀超表示,今年的督導評估工作有所創新。特別是加大了對農村薄弱校、教學點的督查力度,結合各省門檻標準,特別制定薄弱學校檢查表,實現一票否決制。還增加了“縣長答疑”環節,針對問題有的放矢地提出整改建議。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全國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