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與北京科技大學共同完成《2015年人力資源強國評價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正在跨越門檻,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報告》顯示,2000年,中國落后于發達國家。2015年,中國人力資源競爭力指數達到0.782,已超越瑞士、愛爾蘭、奧地利、比利時、芬蘭、西班牙、意大利和冰島等部分發達國家。
人力資源強國是中國特色的創新概念。人力資源競爭力由人力資源數量結構、人力資源質量、人力資源能力和人力資源貢獻四個維度構成。在國家或地區層面,人力資源競爭力是具有勞動能力人口規模與質量的總稱,是最重要的財富基礎和戰略資源。
《報告》將人力資源競爭力劃分為人力資源強國、人力資源大國、人力資源中等國和人力資源弱國。2015年,美國、日本、德國、英國、韓國、法國、澳大利亞、丹麥、荷蘭、挪威為人力資源強國。其中,美國人力資源綜合競爭力排名保持第一。
就未來趨勢而言,中國是最有可能成為人力資源強國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人均預期壽命(第33位)、人均受教育年限(第35位)、科學家與工程師人數(第1位)和每10萬人口中科學家與工程師人數(第41位)四項指標中,依靠其在科學家與工程師規模優勢,拉近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競爭力整體處于發展中國家前列。中國人力資源的物質貢獻能力和知識貢獻能力快速提升,成為有望實現人口發展戰略轉型的唯一發展中國家。
人力資源競爭力是一個漸進提升的過程。《報告》顯示,中國人力資源開發整體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人力資源開發進程中存在“二元現象”,一方面,中國人力資源在數量結構方面的優勢依然存在,人力資源開發質量小區間波動;另一方面,人力資源開發能力提升速度不快。這是發展中國家提升自身人力資源競爭水平的必然表象,中國實現對發達國家戰略追趕過程中的必然過程。
《報告》顯示,發達國家創新力的集中與發展中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使發達國家人力資源競爭力排名出現結構性變化。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韓國等發達國家代表人力資源開發最高水平,處于領先地位。2000年,全球人力資源綜合競爭力排名前20位的國家均是發達國家。到2012年,中國和俄羅斯均超越了部分發達國家。
金磚國家政治、經濟地位日益重要,人力資源開發能力整體增強。俄羅斯從第22位提升到第13位,中國從第31位提升到第14位,巴西從第29位提升到第27位,印度提升幅度最小——從第51位提升到第50位。
中國人力資源競爭力進入“爆發式增長”時期,提升速度居于首位。據歷年數據分析,2000年中國人力資源競爭力排名第31位;2005年排名第26位;2010年排名第23位,2012年大幅上升到第14位,這是截至目前中國在世界各國人力資源競爭力中的最好排名。
該報告利用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國際人力資源評價最新數據,對全球主要國家人力資源強國建設水平進行第二輪評估,歷時1年5個月時間。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強國 中國 行列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