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立足自身實際,將教育改革發展政策、資金向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傾斜,通過開辦“民族班”、實行邊疆民族地區高中免費教育等舉措,積極探索和實踐邊疆民族地區高中免費教育新路子,加快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社會效益和教育效益。
家住中越邊境綠春縣岔弄村的陸志強同學家境貧困,由于近兩年來享受高中免學費教育政策,今年參加高考順利考入大理大學醫學專業。
與陸志強家一樣,來自綠春縣的紅河州農業學校教師張曉莉的家庭經濟負擔最近減輕不少,因為政府實行南部地區高中免費教育,她再也不必替貧困生侄子交高中學雜費了。
從2014年春季學期開始,紅河州又啟動實施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教育惠民政策——免除南部貧困地區農村戶口學生普通高中學生學費。兩年來全州共有12000多名高中學生受惠。
紅河州是云南省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南北發展差異大是紅河州最大的州情。紅河州內以紅河為界,南部靠近越南邊境的紅河、元陽、綠春、金平、屏邊、河口6個縣,通稱“南部6縣”(綠春、金平、河口3縣為邊境縣,邊境線長848公里),是集邊境、邊遠、少數民族、深度貧困于一體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目前南部6縣貧困總人口55.16萬人,占全州貧困人口的66.8%,貧困發生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83個百分點。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為從根本上破除貧困地域繁殖的藩籬,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魔咒,紅河州委、州政府充分認識到高中教育對提升人口素質、實施精準扶貧的極端重要性,將提升南部6縣高中階段毛入學率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指標,納入了對各縣市及相關部門的目標考核管理。在南部山區綜合開發中,教育承擔起“增學”的重要任務,被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2014年以來,紅河州累計投入資金1800.76萬元,共計免除南部6縣11254名高中學生(45018人次)學費,兌現了“學生免費入學,政府全額補助”的承諾。
紅河州政府免除南部貧困地區農村戶口學生普通高中學生學費,實施教育精準扶貧,有力地促進了南部6縣高中教育的和諧、健康、快速發展。2015年,南部6縣普通高中學校共計招生6866人,比2013年增加1416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50.67%,比2013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
南部6縣的新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原有紅河州開辦“民族班”、實行邊疆民族地區高中免費教育實踐探索的延續。
早在1981年,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積極探索和實踐高中免費教育的路子。依托州內建水一中、個舊一中等優質教育資源開辦少數民族高中班,主要面向南部民族貧困地區招收少數民族高中學生,為學生免學費、補助生活費。
現在云南省政府辦公廳工作的楊鵬和省政協機關工作的羅初才,分別畢業于云南個舊一中和建水一中“民族班”。如果他們當時沒有去“民族班”讀書,或許現在還在祖先世世代代生存的大山里謀生。
如今,許多像楊鵬和羅初才一樣的“民族班”畢業的學生遍布紅河州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他們當中有的在黨政機關任職,有的在高校和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還有更多的“民族班”學生在州、縣、鄉各級黨政機關和醫院、中小學工作,成為業務骨干。
紅河州民族高中班經過多次擴招,到2015年,年招生規模達500人。州級財政按照每年每生2500元的標準,下撥經費到相關學校,用于免除少數民族高中班學生的學雜費,并補助生活費。
據統計,30多年來,紅河州開辦民族高中班累計投入資金6525萬元,累計招生8600余人,為邊疆民族地區培養了一大批各類高素質人才,多數學子通過接受良好的教育而走出大山,考入高一級學校深造,走向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甚至走向了世界。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紅河州 云南 高中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