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位于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南臨西子湖,北依皋亭山。2013年,該區以浙江省最高分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驗收,2015年成為浙江省首批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縣(市、區)。在拱墅教育跨越式發展的背后,教師隊伍建設成為其中的核心要素。
日前,美國印第安納州骨干教師訪問團來到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開展訪問學習。在賣魚橋小學,教師張曉上了一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匯報課,這節由學生唱主角的精彩課堂,得到了美國教師的高度評價。尤其令他們驚訝的是,在課堂上沉著機智的張曉只是一位工作才兩年多的年輕教師。
是什么原因讓拱墅區的教師專業成長如此有效呢?
組團式發展:創新教師教研模式
自2013年起,拱墅區按照“地域相近、平等自愿、突出個性”的原則,以3-4所學校為一個團組,共組建了10個中小學發展群,推進學校集群式發展。同時,實施群組成員議事制度,賦予學校充分的發展自主權,通過變革學校管理方式、教研師訓方式、教師流動方式,做到簡政放權,倡導“把學校交給教師”。
學校發展群的建立降低了研訓體系重心,研訓模式由原來的區教研室統一組織變成群內學校統一組織,有效提高了研訓工作的針對性,實現在教師培養上的精準發力。比如,由明德小學、拱宸橋小學、人民小學組成的“明宸人”發展群推出“名師曬單”活動,名師在群內公開自己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讓群內學校結合實際需求自主點單。“名師曬單”充分發揮了名優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實現了名師資源的效能最大化。
再比如,由德勝小學等4所學校建立的“樹德苑”發展群,推出了年級網絡教研平臺,讓群內4校的同年級同學科教師在這一平臺上一起研究教材教法、一起備課探討,從而有效促進4校教研的交流與互補。同時,群活動由幾個學校共同設計實施,能夠發揮校際合力,將不同學校最優秀的師資調配出來,實現研訓工作在深度和廣度上的進一步拓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拱墅區通過學校發展群這個平臺,創新性地重組了教師教研模式,這種“組團式”教師培養模式讓校際優勢在交流與融合中不斷強化,讓不同學校的教師能在“發展群”這個平臺上共享經驗與研討難點。此舉不僅能促進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也能讓更多中年教師有更多突破專業發展瓶頸和進一步提升的動力與機會。
各取所需:不為流動而流動
2013年,浙江省教育廳下發了《關于推進縣(市、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工作的指導意見》,拱墅區結合實際,依托學校發展群,推出發展群內推薦交流為主的方式,由區教育局根據各發展群內交流對象的總體情況,以一定比例落實交流指標。
在實施交流的過程中,拱墅區重點推動群內優質學校的優秀干部和教師到薄弱學校任職任教,對交流到北部地區的教師每月增加600元地域性績效獎勵,并在評先評優、職稱評聘、選拔任用干部等方面給予傾斜。同時,保障普通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到優質學校實踐鍛煉,促進干部隊伍的輪崗鍛煉,實現師資結構平衡交流。兩年來,拱墅區校際交流的教師達到190人,占教師總數的9%,干部交流合計48人,占干部隊伍總量的30%。此外,發展群內還開展“教師走校”交流形式,讓名師到群內其他學校上課,充分發揮名師效應。
借助學校群的建立,拱墅區讓師資流動有了更清晰的走向。以大關中學和啟航中學的“大啟”群為例:今年,大關中學資深語文教師馬志鵬、社會課骨干教師來燕利、英語優秀教師錢欣等3人流動到啟航中學;相對應地,啟航中學教壇新秀童幸如、社會課教師聶宇一、英語教師任秋紅3位教師被交流到大關中學。這樣的流動,讓兩校都能配齊各學科教師,保障了新學期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如此,兩校還實行教師連片招聘。之前是兩校各招一個,學校有差異,報名受聘的教師也有差異,現在兩校合在一起招聘,結果從6個應聘者中選出最優秀的兩個。
正是借助學校群的力量,拱墅區的教師流動完全做到了人盡其才、各取所需。“在這樣的前提下,流動起來的教師,到了對方學校肯定是能發揮所長的,絕對不是‘為了流動而流動’!”拱墅區的一位校長態度鮮明地為這一舉措點贊。
“實體+網絡”:構建教研訓一體化模式
“實體+網絡”的教師工作室是拱墅區教師培育的又一個主陣地。除了成立14個特級教師工作室外,2014年,拱墅區又推出了“教師學習空間”,成為在工作室基礎上形成的教師教研訓一體化新模式。目前全區共有150多個工作室和3000多個教師空間,開展了1500多次的網絡研修活動。“只要有電腦和網絡,大家在自己的辦公室就可實時進行視頻教研。”90后教師姚夢潔是區級網絡工作室“蓓蕾科學工作坊”管理員,工作室發起的“自主性游戲”教學研修吸引了蓓蕾幼兒園兩個園區49名教師參加,“研修過程變得可視,視頻、資料被即時保留,平臺變為第一手教學資源庫”。
在這個開放的平臺上,除了教育教學專業研修外,教師豐富多彩的個性特長也得到了發揮。在學習空間里,區內3000多位教師都可以通過賬號直接登錄,記錄自己的各種學習軌跡。行知中學教師池長征的攝影工作室,呈現的是他的攝影作品和攝影器材用途攻略,這些看似與教學并沒有直接聯系的內容卻提升了他的個人魅力,促進了教師網絡研修的熱情。2014年底,拱墅區舉行第一屆優秀網絡學習空間、網絡工作室評選,激發了“草根”教師建設網絡空間的熱情和人氣,他們的影響力毫不遜于那些名師,這些舉措大大促進了教師網絡研修的交流與互動。
海外研修:催化高端教師成長
從2011年開始,拱墅區教育局與省中小學師干訓中心、上海教科院合作,舉辦運河名師高端研修班和德育高端研修班,分批組織學員到美國、芬蘭等國家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區研修。
建新小學教師蔡薇、和睦小學教師許霜霜、拱宸橋小學教師王燕等20來位教師參加了“芬蘭培訓”,盡管到海外學習的時間已過去一年多,但一想到那次培訓,他們仍有許多激動。那次期10多天的培訓,教師們除了在大學學習教育理論之外,還深入芬蘭的中小學聽課交流,真正感受芬蘭“世界第一”的基礎教育。區教師進修學校教師鄒清是這個班的班主任。她說:“這個班43位學員來自全區中小學。他們都是通過自主報名、學校推薦、專家理論測試、考察面試等流程遴選出來的,選派教師時的一個主要原則就是向一線教師傾斜。”據她介紹,2013年5月該研修班開班啟動到2015年5月結業,其間學員們先后8次到上海教科院和上海的中小學學習。通過一年時間的行動研究,學員們“帶著問題做研究”,每位學員都寫了幾萬字的課例研究報告,并全部通過了上海教科院專家的答辯,成果豐厚,涌現出一批基礎深厚又具個性特長的教師帶頭人。
外出培訓是教師研修的一項內容。今年9月底至10月初,第三屆運河名師高端研修班和學科帶頭人研修班前往深圳和香港進行了為期20天的浸潤式學習,學員們表示,此行不僅開拓了眼界,更是找到了信心和成長的激情。而“運河名師高端研修班”,只是拱墅“運河”師資品牌中的“第一幕”,還有更多形式多樣的高端培訓對優秀教師的成長無疑起到了重要的催化劑作用。
“一本作業本”:教師在深化減負中成長
2014年初,拱墅區教育局出臺了“一本作業本”政策(“一本作業本”指每門學科只允許配備一本與教學進度相配套的鞏固性作業本),以期通過控制作業量的做法,提升作業的質量,以此倒逼課堂教學和教師研修的變革,從而實現教學的輕負高質。
“一本作業本”的實踐,讓教師免去了繁多的作業批改任務,讓教師可以有充足時間研究“一本作業本”的高效和精細化利用,有時間研究如何切實有效地幫助學生跨越學習中的思維障礙,走出學習中的思維誤區,有時間研究如何開展有針對性的高效課堂教學,創設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教師的專業素養在“一本作業本”的實踐和探索中得到了提高,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規范者。
目前,拱墅區中小學均已著手編制符合學生學情的課后作業和練習卷,讓學生從機械練習、題山題海中解脫出來,切實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各科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試題編寫能力、精選作業甄別能力也在此項改革中得到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改革也因此順勢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此駛入“快車道”。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拱墅區 快車道 杭州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