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教育報“校長周刊”刊文《校長的“特級”稱號要貨真價實》,提出校長參評特級教師要有三種意識——“一線意識”“學術意識”和“‘優后’意識”。筆者認為,校長與一線教師一起參評特級教師,原本就該遵守“游戲”規則。當校長與一線教師條件差不多時,就不應是“優先”而要“優后”了,這也無可厚非。但筆者也在思考,雖然校長的身份首先是教師,但他(她)主要身份還是校長,因為崗位的特殊性,校長與一線教師混在一起參評是否公平合理?校長的“特級”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評選辦法?
根據特級教師評選要求,校級正職領導應當擔任專任教師1/3以上的教學工作量。對于語、數、英學科來說,只要任教一個班,實際教學工作量就達到了專任教師的2/3。校長“忙”字當頭,需要參加各種培訓、處理各種文件、參加或組織各種會議、應對每天的日常事務,等等。在那些辦學規模較大的學校,倘若要求校長兼課,校長很難兩頭兼顧。就拿校長參加培訓這一條來說,據筆者所知,不少校長在一年時間里隔三岔五要經常外出培訓。校長兼課了,但隔三岔五要外出培訓,且不說是否會引起家長質疑,也很難確保“教學效果要相當不錯”。并且,經常被選派外出參加“骨干校長”“名校長”“影子校長”培訓的,往往是那些有資格參評“特級”的校長。所以在特級教師評選上,用同一尺度去衡量校長和一線教師顯然不夠科學合理。
教育部先后出臺了義務教育學校、幼兒園、普通高中、中職的《校長專業標準》。校長專業標準是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也是制訂任職資格標準、培訓課程標準、考核評價標準等的重要依據。《標準》提出:“校長是履行學校領導和管理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這也為中小學校長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明確了方向。
因此,為了讓校長集中精力辦學,使得校長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考慮“學校、教師、學生怎么發展”、“教學、管理、文化建設怎么做”等問題,在對校長的“特級”評選上也應當變一變臉。
一方面,在“特級教師”評選上,不妨將校長與教師分開來進行評選。上級有關部門在分配特級教師評選名額時,應當將校長和一線教師嚴格區分開來,彼此不占用對方名額。或者說,一線教師參加“特級教師”評選,校長則參加“特級校長”評選。這樣無論對校長還是對教師都彰顯公平,并且還可以避免校長與一線教師因為評選“特級”而可能引發的矛盾。
另一方面,不妨將校長的“兼課”改為“聽課”。不可否認,校長的身份首先是教師,校長不能沒有“一線意識”。但因為學校性質、辦學規模等多方面原因,一些校長無暇兼課,即使被“趕鴨子上架”,也要經常安排其他教師代課,這對學校和學生來說,也不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把“兼課”改為“聽課”,要求校長務必深入課堂,積極參與聽課、評課活動,這與校長要有“一線意識”并不矛盾。話說回來,對于能夠兼課的校長在參評“特級”時,同等條件下可以享受“優先”,這對于沒有兼課的校長來說也不會有任何異議。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特級 校長 陳松信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