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門峽市開發區崤山路第二小學去年招生49人,今年成為三門峽市外國語小學開發區校區后報名人數達120人;開發區實驗小學去年招生68人,今年成為三門峽市陽光小學向川路校區后報名人數達104人……
今年,該市中心城區的7所盟校一年級新生報名人數均大幅增加。曾經門可羅雀的學校,今天緣何成為家長追逐的對象?小學盟校制成為撬動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杠桿。
成長的“煩惱”:
擇校熱、大班額持續升溫
湖濱城區共有義務教育學校41所,其中初中11所、小學30所,在校生3.7萬多人,分屬市本級直屬、湖濱區、開發區三部分管理。有些學校雖然相距幾十米,但因隸屬關系不一,在資源配置、教育管理、教師培訓、教育質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學校之間也幾乎沒有業務交流。
與此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而部分學校建設步伐相對滯后,致使中心城區的“擇校熱”“大班額”問題持續升溫。一些小學不得不按每班62人的大班額標準接收學生,但城區學校的學位缺口依然很大。
2010年秋,三門峽市政府與河南省政府簽訂創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市、區)責任書,三門峽市直學校和開發區學校納入湖濱區統一進行評估認定,由湖濱區總牽頭。
在這一背景下,如何為“大班額”消腫、退燒,如何讓群眾樂意送孩子就近入學,成為市、區兩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迫切需要面對的民生問題。
試水之舉:
成立一體化教育聯盟
2014年8月,作為湖濱城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種先行探索,由三門峽市陽光小學發起,開發區實驗小學加盟的陽光小學教育聯盟正式成立,具體采取統一辦學理念、統一常規管理、統一調配教師、統一開展活動、統一考核標準的“五統一”原則進行運作。
當年暑假,聯盟學校間就以沙龍、培訓、集體備課等形式,相繼開展了教學常規培訓、教師基本功培訓、讀書交流會等活動,引導教師實現互補同進、合作共贏。新學期開學后,陽光小學選派了青年教師趙琳琳、周艷分別擔任開發區實驗小學一年級兩個班的語文、英語老師;選派了李楨華、宋海霞兩位音樂老師,每周利用一個下午時間,采取走教形式為開發區實驗小學學生上音樂課。
“課堂上,李老師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了大家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在生動有趣、輕松愉快的音樂課堂中,我們體會到了音樂的美。”五年級學生馮鑫說。
“以前,我們學校的學生總是招不滿,并且以所在村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居多,去年開始出現‘回流’現象,招生人數持續增加。今年,附近幾個小區的居民也紛紛選報,最后實在招收不了,只好婉言謝絕。”開發區實驗小學原校長段金紅高興中透著無奈。
制度創新:
讓群眾分享“教改紅利”
中心城區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必須要有勇氣打破體制機制障礙。作為一塊試驗田,陽光小學“試水”盟校制贏得了域內學齡家長的認同,也堅定了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改革信心。“以扎實的舉措推進湖濱城區小學基本均衡,讓老百姓享受到均衡發展的紅利,陽光小學教育聯盟的經驗值得推廣與復制。”三門峽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聶紅超語氣堅定。
盟校間具體如何運作?在保持各校人、財、物獨立的前提下,通過學校自愿與上級統籌,“一對一”結成盟校。規模較大學校為總校、規模較小學校為分校,結成盟校。盟校內,開展管理干部、教師輪崗交流和其他教育教學合作交流事宜。總校原校長為總校長,由雙方上級主管行政部門協調,授權總校長管理分校。總校長可派駐1名校級領導作為“執行校長”協助管理。分校原校長可在總校作為副校長正式參與總校管理學習1到2年后,管理分校。其間,分校原校長要及時簽批分校資金,確保工作正常開展,分校其他班子成員可留校協助管理。
湖濱城區小學盟校制最突出的特點可概括為“八個一體化”:對外名稱一體化、發展規劃一體化、教學資源一體化、教學管理一體化、教師管理一體化、校本研修一體化、招生宣傳一體化、績效考核一體化。
在此基礎上,三門峽市外國語小學盟校還提出了學生活動一體化、家校互動一體化。
“湖濱城區小學盟校制‘一體化’三個字講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只有在磨合中深化交流、在溝通中深化合作,才能實現實質性的融通和質量上大幅度的提升,從而真正把盟校制做到群眾的心坎上,讓群眾在家門口分享‘教改紅利’。”三門峽市副市長李慶紅說。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三門峽 河南 湖濱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