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真是辛苦您了,孩子學習不好,您不但沒有放棄,還時常過來家訪,真是太感謝了。”近日,拉著班主任李琳的手,咸陽道南學校五年級(3)班學生張嘉友的媽媽感激地說。
這樣的一幕,近兩年在陜西省咸陽市屢見不鮮。2013年以來,咸陽市教育系統掀起了“千名教師訪萬家、萬名家長進校園”大家訪活動熱潮,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新模式,形成了多方聯動的教育合力,取得顯著效果。
7萬教師上門家訪織就學生安全“防護網”
2013年6月,一封“企盼暑期學生安全”的群眾來信,揪住了咸陽市市長衛華的心。她立即到全市教育系統進行調研,召開部分中小學校長、教師及家長座談會,認真聽取意見后要求整合教育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大家訪活動,解決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脫節、合力不夠、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確保中小學生暑期教育和安全。
一時間,咸陽13個縣區近7萬名中小學教師全動起來了。他們利用周末和業余時間,走村入戶登門家訪,和家長交流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告知學生安全防范措施及家長安全監管責任,叮囑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外出活動、網絡使用、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安全監護。“大家訪活動中,中小學教師要與家長面對面、心連心開展安全教育交流,做到‘不漏一校、不漏一生’,實現大家訪活動全覆蓋。”咸陽市教育局局長李強說。
“我在這所學校教書30多年了,像這樣大范圍全覆蓋式的家訪,還是頭一次。”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道北中學特級教師呼秀珍感慨道。一聲聲問候,一句句提醒,織就了咸陽市家校聯合、社會聯手的學生安全“防護網”。大家訪活動實施以來,全市學生發生溺水死亡等暑期意外事故由原來的每年數十起降至個位數,教師與家長、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拉近,留守兒童得到了更多關愛和溫暖。每次家訪完,家長、學生都會把老師送出很遠,感動溢于言表。
咸陽市委書記岳亮在聽取相關情況匯報后強調:“要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圍繞安全教育,強化家庭教育,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者有機統一。”
“六必訪”“四優先”彌合成長差距
咸陽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將大家訪活動作為推動教育發展的新引擎,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建立定點聯系制度,印發實施方案,把大家訪活動納入重點督查范圍,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各中小學紛紛開展以班主任走訪為主,科任教師走訪為輔;以實地走訪為主,以信件訪、QQ訪、電子郵件訪和電話訪等為輔的“兩主兩輔”大家訪活動。
“大家訪要求‘六必訪’,即對經濟困難家庭、學習困難學生家庭、思想和學業上有重大變化的學生家庭、留守兒童(含單親子女)家庭、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家庭、殘疾學生家庭必須進行重點家訪。”涇陽縣教育局局長茍俊濤介紹說,在日常工作中對這六類學生要做到“四優先”,即心理上優先關注、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安排,為他們解難題辦實事,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了解問題學生的思想根源,有時候一次家訪比什么都管用。僅憑經驗判斷,往往很難幫助學生改正缺點。”渭城區風輪小學教師楊淑英說。學生陽陽(化名)上課聽講不專心,不寫家庭作業,幾乎天天遲到,考試從沒及格過。前幾任老師為提高她的成績想盡辦法但收效甚微。楊淑英家訪時看到,陽陽狹小昏暗的家,連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一家三口全靠母親1000多元退休金生活,父親沒工作經常喝酒,喝醉了就打人摔東西。楊淑英決定幫陽陽先從內心“強大”起來。她每天給陽陽輔導功課,約定如果考試及格,就給她買雙漂亮的運動鞋。深受鼓舞的陽陽一下子像變了個人。半年多時間,她穿上了楊老師買的運動鞋、花衣服,成績也由40多分逐漸上升到85分。更讓楊淑英欣慰的是,陽陽的父母也開始重視孩子教育了。
大家訪活動,讓咸陽市廣大教師對學生乃至對教育有了新的更深認識,促成了師德師風的轉變,面對親情失落、學業失教、安全失保的留守兒童,班主任、任課教師紛紛站出來擔任“代管家長”。他們與留守兒童以及監護人保持高頻率聯系,定期進家交流,定期通話通信,通報孩子的成長情況,幫扶著5.34萬名學生走出學習、生活和情感困境。提起孫子的“代管家長”,涇陽縣逸夫小學學生萬梓超的奶奶直夸好:“馮華老師經常給娃輔導作業,噓寒問暖,周末還帶出去玩,比父母還精心。”
學校、家庭、社會合力讓教育增效
“教育必須是開放融合的,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發力,教育才能增效。”衛華說。
涇陽縣云陽鎮中學九年級學生馬瑞,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兩年才能見一次面,她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很幸運,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是有人管有人愛。尤其是今年的夏令營活動,讓我開闊了眼界,打開了心結。”
馬瑞說的夏令營是涇陽縣委、縣政府、婦聯和教育局等15家單位聯合為留守兒童舉辦的親情團聚活動,目前已連續舉辦兩屆,在老師陪護下,馬瑞等留守兒童代表赴廣東東莞和江蘇昆山與父母團聚。許多孩子第一次坐火車到大城市,一路的見聞感受讓他們終生難忘,也開始理解父母的艱辛。
咸陽市還在留守兒童集中的學校建立“留守兒童之家”“親情聯系室”,配置書桌、圖書、電話、電腦和體育活動器材等設施,安排專人管理,在課后、節假日免費接納留守兒童進行親情交流、文娛等活動。“原來一年只能見爸爸媽媽一兩次,今年我已經在學校視頻見過爸爸6次了!”逸夫小學四年級(5)班學生岳濟山做了一個“六”的手勢,開心地說。
而道北中學許多家長則感慨說:“上過家長學校,才知道該怎么做家長。”該校由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呼秀珍老師擔任主講,因針對性、實效性強,長期以來得到家長和社會廣泛認可,被評為全國“十五”家庭教育優秀家長學校。截至目前,家長學校集中授課63場,聽課人數3.05萬多人次。
大家訪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咸陽市教風、校風和學風的好轉,提高了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樹立了教育的良好形象。在去年全市行風測評中,教育系統較往年提升兩個位次,位居全市第二。
前不久,陜西省委副書記胡和平專門作出批示:“開展大家訪活動對于全社會更加關心、關愛、關注中小學生,把學校和家庭更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和重要的作用,希望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咸陽 陜西 家長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