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制人生的“立德”觀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這里的“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就是要我們節制人生以“立德”,這就是審美對于人生的真義和價值所在。這樣的美育才能真正回歸人生,真正抵達“成人”的境界。
真善美在人生追求中的貫通和有機統一,是人生美育的精神實質之所在。美,不是放縱的產物,而是節制的產物,美育亦然。“美育即情育”,就是指其可以節制和化育人們的情感和基于情感的諸種欲望,使之合于真善美的要求,符合理性和道德規范。
蔡元培先生在《以美育代宗教說》一文中指出,“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梁實秋在《文學的紀律》中也說,“偉大的文學者所該致力的是怎樣把情感放在理性的韁繩之下”。真正偉大的藝術是節制的,而非泛濫的。在這一點上,藝術的本質是與人生美育的本質相一致的。因此,美育必須確立起節制人生的“立德”觀念,即讓善與理性成為審美的根本前提和基本品質。
從節制人生的“立德”觀念來看,美育應是聚焦人生整體發展的綜合性教育,即美育雖偏重于“以美育人”,但卻是真善美并舉的有機教育、整體性教育。這是由其以人生為本位的精神實質所規定的。
美育不能為了強調其獨特性,把思想性剝離出來交給智育,把道德感剝離出來交給德育,如果把這二者都剝離了,美育還剩下什么呢?誠然,美育是情感的教育,強調精神和心靈的教養,但如果沒有思想性和道德感,情感就會失去方向、步入迷途,那怎么來落實情感的教育呢?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