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滴滴快的公司總裁柳青也來到阿里巴巴全球女性創業者論壇,做了《速度與激情》的主題演講。
她說,加入滴滴差不多有一年時間,加入后不久滴滴快的合并了。原來是打車軟件,還在打專車,馬上要打公交車。單元業務現在變成了多元業務。
“我們自己和我們要做的的事情,感覺太渺小了。現在就是巔峰對決。這種感受確實是速度與激情,談三點感覺。”
第一感覺:找到信念,放下自我
第一個月還沒有合并,非常煎熬。心理壓力很大。阻止前進的動力就是自己。很多朋友都替我擔憂,當時滴滴和快的是燒錢,兩家曾經某一天燒了3000萬美金,基本照著這個速度燒下去,政策各種不確定,團隊兩三年。
我畢業之后就到了高盛,在高盛工作了12年,順風順水,沒有出去打拼過,也不知道外面的樣子。我投資的都是傳統企業,我對怎么養牛比對打車熟。
我對高盛最大的感受,第一,要敬業,尊重。第二,就是刨根究底的精神,不管做分析還是做投資;第三,偉大的企業都是多元化的,非常包容。高盛也有這樣的活動,每年有女性大會的活動。給我啟發很大,在未來的競爭環境下,世界是平的。狹隘的人是沒有辦法做好的。今天只服務中國客戶,明天就服務莫桑比克的。
我加入公司一個月后,發現味道不對:很多公司女高管都被稱作女神,很多女員工說女神姐姐,可以跟你握手嗎、合影嗎。我們是服務行業的,服務不好司機,司機就會來找我們,經常黑壓壓的一片。有一次也是黑壓壓的一片,程維說,你先避一避,結果司機是來找我合影的。
當一個人要被稱作女神,又要工作,我給自己心理壓力比較大,找不到創業的感覺。后來被團隊感染了,團隊來自阿里B2B團隊,阿里的中共團隊,以忘我著稱,接下來一個月深入合作,受到很多啟發。
每個月有三天“在路上”,所有中高層管理周五周六周日聚會。每個部門都來報告業務。每個人報告完了以后,大家匿名投票,誰講得好,誰講得不好。我第一次參加,有一個女孩子拿了一個“爛橘子”,表情平靜地走下去,第二個月又拿了個“爛橘子”,又表情平靜走下去。直到第三個,她拿走“金橘子”。人很多時候不用特意看一城得失,特別在意別人怎么看,越這樣越能做自己。這是我參與創業以后學到的第一課。
參與兩個月,進入專車,每一次攻城。當時完全沒有注意到需求如此之大。用戶體驗非常重要。眼看KPI完不成了,從出租車事業部調主力部隊完成專車。幫助滴滴打下江山的。這個團隊是元老級,每個人都像帶了部隊,從原來的城市到新的城市,重新開疆拓土。對任何人要求很高的,是以企業的大局為重。要給阿里的團隊點贊。
后來我們自己在看業務的時候,一直在反思。我們到底在做怎樣的事情,就是解決中國人出行難的問題。現在衣食住都非常好,但是出行非常難。希望滴滴快的的使命,解決高效出行。
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滴滴快的才會放下。背后的股東也非常支持我們。看得到這家企業的精神。還要放下包袱。
第二感覺:召喚戰神
講的印尼拳擊冠軍,不久前在美國大賽,拿到1億美金的大獎。在過去的兩年半到三年,PK了30個對手,今天的游戲規則變了,不是打拳,是迭代。這個詞是我做了互聯網之后我最大的感受。這個迭代的概念就像新陳代謝,越快地跟競爭對手比賽。
第三感覺:激發 激發 激發
不停去激發團隊,我們的愿景是什么,我們想解決什么問題。
印尼的人跟我說他們已經不行了,每個人上班要花4個小時。我跟很多交委的領導交流,他們都去過倫敦、舊金山。
未來如果交通數據不能被互聯網化,這個城市未來十年是沒有競爭力的。我們在做的事情是非常了不起的。達成共識后,不停激發每一個人,我們非常相信每個人的潛能,會產生很多idea。奔馳、寶馬,試乘試駕。和天貓合作送冰淇淋。
談合并:之前對對方的了解超過你想象
過去兩到三年中,這兩家公司都對對方公司非常了解,了解程度超乎你的想象,而且都贏得了對方的尊重,而且是惺惺相惜的。很多時候你的對手決定了你是誰。合并后,大家舒了一口氣。
而且滴滴的創始團隊都是阿里巴巴B2B的,快的的股東是阿里巴巴。合并的確是對文化的考驗是最大的。每周星期天下午,從2點到5、6點,管理層的例會,兩邊高管都參加,前半部分都是討論業務,后面討論人的管理,后來慢慢把話說開了。
兩邊的創始人在喝了幾桶酒以后就好了,不需要我作為女性做些什么。不過女性高管確實是對團隊的整個氛圍,出了問題會提早知道。
任何企業有社會價值,一定有商業價值,有商業價值,一定是投資者喜愛的。BAT也是改變了人們很多生活方式,所以偉大。
我怎么看全球化。以前沒有互聯網,沒有全球化,中國的某一個創業企業是很難拿到資本的,美國催生了很多優秀的企業。現在有了互聯網,中國發生什么事情都有資本在觀察。所以現在中國能產生本土強大的企業。一來我們市場夠大,二來我們虛心,勤奮。
現在女性創業機會很簡單,挑戰也在。為什么中國的技術企業里面,女高管不多?現在互聯網企業產品迭代很快,創業很難,很累,女性更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