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籍隨人動 經費隨人走
經費攜帶如何實現
此外,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學校共有119所,其中公辦51所,民辦68所。隨遷子女就學對流入地城市的教育格局、經費、土地、校舍和師資等資源承載能力形成極大的挑戰。
目前,中央財政主要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解決較好的省份給予適當獎勵。教育經費可攜帶支持機制的建立,可以推進中央財政從“以獎代補”過渡為專項轉移支付,從而建立隨遷子女教育經費投入分擔機制,有利于提高流入地政府解決隨遷子女就學的積極性,有效破解隨遷子女的教育經費困局。
從操作基礎來看,浙江省是全國首批實施中小學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的試點省份,寧波也已經完成了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實現了“一人一籍,籍隨人走”的隨遷子女就學狀況動態監管和全程跟蹤,為教育經費可攜帶支持機制搭建了扎實的財務管理平臺。
新增經費向誰傾斜
2006年,寧波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逐步免除了學雜費、借讀費、課本費和作業本費;2007年,寧波開始實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當地適齡兒童共同成長、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環境改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教師素質提升、外來務工人員助學行動、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規范管理五項行動計劃,逐步建立起隨遷子女學校設施設備和生均經費補助制度、考評獎勵制度、教師工資和社會保險補助制度等。
通過實施五項行動計劃,統一了各部門和社會各界配合、支持保障隨遷子女入學的認識,為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各地公共教育體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從2007年起,寧波市本級財政性教育經費安排800萬元設立了引導性專項獎勵經費。這一舉措強化了考核獎勵作用,改善了民辦隨遷子女學校辦學條件。2012年年底,寧波市119所隨遷子女學校都通過“平安校園”達標評估。2014年年底,90所隨遷子女學校通過浙江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評估。
如何保障機制運行
教育經費可攜帶支持機制的建立,需要匯集各地經驗,完善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
完善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一人一籍,籍隨人走,錢隨人走”的隨遷子女就學狀況動態監管全覆蓋和全程跟蹤。
加大中央教育轉移支付投入,建立健全與公共財政體制相適應的教育經費增長機制,逐年增加教育經費中央轉移支付比例,保障中央教育轉移經費穩定來源和逐年增長,有力解決流入地政府教育經費缺口問題,并逐年提升生均公用經費標準。
加強流入地市級政府教育財政統籌,重點傾斜、集中投入,將經費用于急需投入的領域,并強化引導性專項經費的使用和管理,發揮引導性作用。
建立規范有序的教育經費審議撥款機制以及教育財政撥款的追蹤問效、動態管理和公共監督機制,強化對教育專項經費的管理,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學籍 經費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