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學,怎么“近”
南湖三小在吉慶家園西北約2公里的位置,吉慶家園處在其施教區的東南端。這樣的區域分布,對于吉慶家園的業主而言,在新城北小出現之前尚是一種可以接受的選擇。新城北小去年在家門口的出現,打破了吉慶家園多年的平靜,讓業主們看到了改善孩子入學條件的希望。但令顧先生和他的鄰居們不滿的是,建鄴區教育局并沒有考慮學校跟前的吉慶家園,而是將離新城北小近3公里的雨潤國際廣場,“穿越”到了新城北小的學區。
應天大街是南京城區的一條東西主干道,吉慶家園就在應天大街的北側,是一個有著20多棟居民樓、1200多戶居民的大型小區。小區南門正對嵩山路,出南門沿嵩山路直行400米路東,就是顧先生想為女兒爭取的新城北小,全稱是“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北校區”,2014年開始招生。2014年建鄴區教育局為該校劃分的施教區,以應天大街劃線,路南歸新城北小,路北延續10多年來的學區劃分歸南湖三小。
提起新城北小的學區,家住雨潤國際廣場的王女士同樣憤憤不平,“離我們最近的,是新城小學本部,當時買房時,開發商給我們承諾的就是新城小學學區,北校區怎么能跟本部比?要不,每平方米3萬多元,誰愿意買這房子!”
從“就近”考慮,吉慶家園想進新城北小而不能進,雨潤國際廣場想進新城小學本部卻被劃進了北小。在市民的多元訴求面前,就近入學成為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
顧先生與建鄴區教育局的這場官司,一審以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而結束,原因是作為原告的蒙蒙在提起訴訟時尚不滿6周歲,還不是適齡兒童,因而在法律意義上不是適格主體。顧先生本希望通過法院來對教育局的就近入學作出裁判,但訴訟沒有接觸到就近入學這一問題就結束了。
學區劃分過程不對外公開?
孩子上學如何“就近”,學區劃分怎樣才科學合理?顧先生和建鄴區教育局各執一詞,都無法說服對方。
顧先生是去年7月與建鄴區教育局打這場官司的。除了給孩子爭取就近入學的權利,他還想觸碰一下“神秘”的學區劃分問題。在顧先生看來,孩子能不能就近入學,關鍵看學區劃分是否科學合理、公開公正,“希望這個案子能夠在學區劃分問題上推動教育局的決策公開化、透明化。”
除了在法庭上闡述的施教區劃分的前述幾條原則,建鄴區教育局在具體的學區劃分上如何決策?學區是怎樣被劃分出來的?經記者多方聯系,建鄴區教育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簡短解釋道:今年年初開展的2015年學區劃分工作,由該局小教科牽頭,對各街道、社區的適齡兒童情況進行摸底,目前摸底工作已經完成。教育系統內部成立招生委員會,由多部門人員組成,在情況摸底的基礎上聽取意見、多方協商。最后,區教育局擬定方案,上報市教育局審批。按照慣例,南京市教育局在5月份公布招生辦法,各區教育局對照辦法對本區方案最終定稿。
招生委員會按照怎樣的程序劃分學區?決策依據包含哪些內容?要不要向市民公開?該工作人員表示:“這塊工作不對外公開,也不通過媒體進行報道。”
“很多地方的學區劃分,基本都是教育行政部門按照一套內部的工作流程來操作。”在南京教育系統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鄭先生說。他不愿透露姓名,但同意談談他了解的“教育系統內部的普遍做法”。
鄭先生說,教育行政部門在學區劃分上選擇封閉操作,不排除個別地方有部門利益、領導意志上的考慮,但主要原因是這個問題涉及多方利益,教育行政部門擔心,越是社會參與越容易糾纏不清、議而不決。“說實話,在這個涉及千家萬戶的問題上,絕大多數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肯定不會亂來,其內部都有一個工作程序。但是因為不公開,群眾自然容易懷疑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擔心有暗箱操作。”鄭先生說:“權力陽光運行是必然趨勢,讓類似學區劃分這樣關乎眾人利益的決策公開化、透明化,建立一套社會認可的監督機制,教育行政部門總有一天要面對。”
南京工業大學法律與行政學院院長劉小冰認為,根據《江蘇省行政程序規定》:“除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舉行聽證的外,重大行政決策事項涉及公眾重大利益以及公眾對決策方案草案有重大分歧的,也應當舉行聽證”,像學區劃分這類關系到公眾利益的重大行政決策理應舉行聽證,并對決策過程予以公開,確保公平公正。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就近入學,怎么“近”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