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體制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形勢下,職業中專教育的專業設置要面向市場,根據企業需求對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育方法不斷改革創新,增強自身的活力,積極主動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才是中職教育生存和發展之根本。
一、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激勵創業精神,推動課程設置改革
中職教育必須以培養高素質創業者為目標,大力嘗試并推進就業創業教育。中專學校辦學終極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就業者,還要培養更多有創造力的創業者。因此,根據企業需要進行課程改革,構建具有就業創業教育特色的課程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培養目標的達成程度,決定著職業學校的生存空間和發展價值,是就業創業教育系統工程的樞紐和核心。
二、聯系實際、科學分析,促動教材內容改革
中職教育專業課程教材存在著嚴重缺陷。當前符合中職教育教學特點的教材偏少,技工學校由于教材的編者在對生產和經營實踐的深入了解和對職業崗位群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項技能的科學分析上還有待提高,因而編寫的教材存在著體系不夠明晰,內容交叉、重復、陳舊,針對性差,脫離實際等問題。因此,中職學校的教師可以利用自身教學實踐優勢,編寫實用性強的教材。教師可以經常地深入企業進行培訓,了解企業生產流程及企業對學生的需求,確定教材編寫的方向和要求。同時,教材編寫應以“培養創業意識、提升創業能力”為培養目標,注重知識點和技能點的有機結合,專業教材應做到圍繞技能訓練這個中心,多學科相互滲透,以模塊為體例編寫。就業創業教材則是在傳統職業教育課程基礎上突出創業,“創業社會常識”、“創業指導”、“創業心理和技能”、“市場經濟”、“經營管理”、“公關和交往”、“法律和稅收"等與創業密切相關的課程與原有課程內容進行有機整合,著力培養學生就業創業意識和就業創業能力。
三、營造氛圍、重視活動,落實教學方法改革
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進行創新思維、就業創業品質的培養。在教學模式上,就業創業教育要求教學內容的選擇不能固定不變,要有開放性和靈活性,讓師生共同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從強調積累知識走向發現知識和創造知識,通過探索,使知識結構不斷得以充實和完善。
首先,針對中職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基礎,要注重個性化教學,保護學生自尊心,培養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興趣。對學生來說,與創業有關的知識、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強烈的創業欲望以及自信心和進取精神,因而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如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模擬企業情境,根據學生個體差異為每個學生編排不同的任務,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得到鍛煉,得到肯定,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創業的欲望。
其次,要重視就業創業實踐活動。正如蘇霍姆斯基說的,教學應使學生從中產生發現的驚奇、自豪、滿足、求知的愉快和創造的歡樂等各種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帶著高漲的、活動的情感進行學習和思考,使教學成為一種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活動。因此,培養就業創業品質和提高就業創業能力重在實踐活動,其他同學根據情況安排不同的工種。又如有的專業因成本和銷售等問題學校不能自己開辦小型企業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在校內組織部分工序的生產加工,或者將學生送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踐,盡可能給這些專業的學生創造就業創業機會。通過實踐既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提升學生創業能力,同時也給其他同學創造了實踐鍛煉的機會,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中職的就業創業教育課程改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