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信仰》——讓青春的枝頭綻放理想之花
鶯啼燕舞,萬物生長;
桃紅李白,柳綠水碧;
小麥拔節,油菜金黃。
告別乍暖還寒,
迎來艷陽暖風,
揮手三月,面朝春光,
四月帶著滿身詩意,翩躚而來。
4月3日上午10點整,新的一期華山之聲《華山大講堂》欄目如期開播,本期由華山教育集團西北學區副總裁姜英進行直播授課,分享的主題為《春的信仰》——讓青春的枝頭綻放理想之花,旨在幫助年輕人思想減壓解困。那么春的信仰到底是什么呢?春的信仰就是光明和希望。
姜總從三方面內容對本節課進行了闡述。
一、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姜總通過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欄目里的一首歌曲《苔》,這首歌曲是由一名鄉村支教老師梁俊根據清朝詩人袁枚的古詩編寫而成,由吉他伴唱的一首民謠。節目中梁老師跟他的孩子們同臺表演,山里孩子清脆,質樸的聲音純潔的如玉落珠盤,串串珍珠般的眼淚訴說的是內心的感動和對新生的希望。臺上的歌曲唱完,現場評委及嘉賓紛紛感動,演唱的山里娃娃們也流淚了,感動了億萬中國人。
姜總鼓勵我們年輕人,生在這樣一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主、自由、和平的國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哪怕自己是一株小草,也要勇敢的挺直了腰桿,哪怕我是山谷幽蘭,也要默默吐露芬芳。如水邊的苔蘚,再微小的生命也有全力綻放春色的資格。如山里的孩子們一樣在成長的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
二、擁抱時代,迎風起舞。火遍全球的90后美食博主李子柒,大家想必都知道,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家女孩,在各種類型短視頻遍地開花的時候,她安靜、專注的做事態度,將唯美的畫面融入了中國古典音樂,為車水馬龍、喧囂吵雜的城市里因生活奔波而疲憊不堪的城市人營造了心中的“桃花源”,現在的李子柒,作為內容行業的創作者,已經用粉絲和流量證明了自己的成功。我們從中也能分析,她的成功是必然的。首先,她堅持做自己,在行走的路上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其次,充分利用了自媒體的優勢;再次,她通過視頻傳承和輸出了我國鄉村文化和美食文化;最后她的視頻滿足了城市里的人內心對“桃花園”的向往。姜總告訴大家,我們不希望大家都去做李子柒,也不一定都能成為李子柒,要善于發現自己,認可自己,找準自己的路,勇敢的走下去。
姜總通過這個短視頻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存在,成長的意義在于拼搏和奮斗,而這一切都需要堅強的毅力,讓我們奮力展露自己的枝葉,而要將根深深的扎入泥土。
三、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通過三組照片,姜總談到,“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日夜奮戰,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頑強拼搏,解放軍指戰員聞令而動、敢打硬仗,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是他們給了我們安全,給了我們信心,給了我們信念,讓我們懂得了信仰的真正含義。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是梅花信仰,也是春的信仰。姜總和大家共同分享了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
最后,姜總對本節課程做了總結,并對同學們提出忠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前方的道路不論是曲折還是坦途,一定要勇敢追尋光明和希望,這是我們的信仰,是春的信仰!
人間最美四月天,這個四月注定充滿溫暖、充滿希望。同學們,困難總會過去,別擔憂、別驚慌,將生活整理成你喜歡的模樣,坦然對待你所遇到的一切,不負時光不負己,讓我們攜手同行,共譜新篇。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