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穎委員:
讓孩子獲得公平起點
教育均衡是一個常講常新的話題。近年來,教育的不均衡發展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例如學區房深受追捧。“若不能改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學校強弱分明的現狀,就無法消除上名校難、學區房熱的問題。”市政協委員張曉穎說。
張曉穎認為,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學校之間師資力量、教學條件等差距過大,這些矛盾和問題是義務教育“擇校”問題的根源所在。當前,大家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不斷提高,對多樣化、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日趨旺盛,讓子女有學上、有好學上成為家長最大的愿望。
對此,張曉穎建議,由市政府合理規劃,使名校校點布局合理化,以名校為龍頭,做到學校校點覆蓋新建小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加大力度推動實現校際之間教育基礎設施裝備基本均衡。要全面落實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基礎薄弱學校的經費投入,設立薄弱學校建設專項資金。實行教師與校長的輪崗交流制度,三年循環一次,教師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從學校中分離出來,統一實行社會化管理,由財政或教育部門統一發放,帶動相對薄弱學校的師資隊伍、管理水平和學校文化的提升。
“張曉穎委員的建議很中肯、很有見地。”市教育局有關同志表示。近年來,我市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了一系列“組合拳”措施,取得了較好效果。下一步,市教育局將啟動2016-2020年新一輪大學區管理改革。強化實踐、精準施策,創新體制機制,搭建有效載體平臺,探索大學區新模式,進一步總結深化管理模式、設施資源、教師交流、招生入學、扶持政策、城鄉共進等方面經驗,在集團化辦學、省部屬院校優質資源對外輸出等方面尋求新的突破,重點實現管理模式多樣化、保障機制制度化、資源共享手段現代化、大學區管理與學區制入學銜接一體化、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全面化等“五大突破”,力爭經過“十三五”的不懈努力,推進我市教育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王洪委員:
提高中小學足球聯賽水平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在體壇有著廣泛的影響力。2015年,教育部提出新舉措,開展中小學足球聯賽。教育部計劃將校園足球列為重點項目予以突出,通過一系列舉措疏通足球人才成長通道,培養足球后備人才。
市政協委員王洪認為,近年來,我市足球硬件日益完備,尤其是足球場地,較以前有很大改善,然而期待中的“足球熱”并沒有出現。為使足球運動規模化、體系化,形成良性發展,王洪委員建議提高中小學足球聯賽水平,促進足球事業全面發展。他說,各區中小學的聯賽要普遍化、常態化,以大帶小,以強帶弱,以賽帶練,這樣才能發現足球人才、培養足球人才;各區要加強與專業足球組織聯系,在師資方面尋求支持,推進校園足球運動正規化、專業化;各級教育部門要制定相應的制度,使足球運動員有更廣闊、更長遠的發展空間;要健全足球運動員保險體系,制定相應的制度,為學校、學生開展足球運動解除后顧之憂;政府要為足球運動搭建一個廣闊的平臺,把聯賽辦得有規模、有水平、有影響力。
市教育局表示,認真按照教育部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普及足球運動,營造濃厚的校園足球文化。進一步抓好校園足球活動競賽、專業足球教練員培養、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遵循人才培養和足球發展規律,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推動足球事業向前發展做出貢獻。截至目前,凈月區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49所中小學校已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73所中小學校被吉林省評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33所中小學校被評為長春市校園足球項目學校。
劉亢丁委員:
打造時代和社會需要的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事關經濟社會發展,涉及千家萬戶福祉。如今,職業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領域中的重要一環。市政協委員劉亢丁委員結合自身實踐和思考,就促進我市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劉亢丁委員建議,政府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要做好宣傳工作,為職業教育正身,改變人們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看法;規范職業教育管理,建立規范的收費標準、校舍及教學設施配制標準、教師編制制度等;改變企業用人觀念,為高等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鋪好就業路;探索多層次、多元化的職業教育模式,可參考國外的經驗,將企業需求、市場分析作為設定教育內容的最主要依據,以服務好社會為最終目標,目標明確才能有的放矢,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性和積極性。
市教育局對劉亢丁委員的建議高度重視,并對下一步職業教育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據介紹,我市將完善布局結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做強中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加快中高職教育銜接。創新體制機制,激發辦學活力,在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推進集團化辦學等方面作出積極探索,力爭到2020年,全市職業教育規模結構更加合理,體制機制富有活力,辦學水平顯著提升,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發展環境全面優化,形成適應發展需求、服務城市轉型升級、產教深度融合、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長春特點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市職業教育綜合發展水平進入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