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新市民的不斷涌入,南海的學位需求量不斷增加,今年在南海就讀的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約1.2萬。那么,南海將如何解決學位問題,實現教育均衡化呢?9月22日,在“南海民聲熱線”微訪談中,南海區教育局局長張苑發給出了答案。
今年新增1萬多學位
在微訪談中,市民陳先生提到自己在大瀝買了房子,所在樓段分配到大瀝中心小學,想讓在其他學校讀五年級的女兒轉學到大瀝中心小學,不知道該如何申請。
“轉學要看這所學校有無學位,學校一般先滿足戶籍生。”南海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張鑒華介紹,陳先生可以先到大瀝中心小學了解是否有學位并登記相關信息,如果登記人數較多,只能通過抽簽來決定。“如果大瀝中心小學沒有學位,只能安排到周邊的學校就讀。”
除了大瀝,南海東部如桂城、里水有不少買了房子的市民,同樣面臨孩子轉學問題,學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南海將如何滿足市民的需求?
“今年轉學需求量比往年都要大,南海通過擴班擴容等措施解決了3600名插班生的就讀。”張苑發說,今年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約1.2萬,為了解決增量問題,南海今年新建了里水鎮綠地小學、石門實驗中英文學校,異地新建平洲一中,擴建了松崗中心小學、桂城夏東小學等7所學校,增加了1萬多個優質學位。“未來3年,南海將新建里水紫山學校、丹灶有為小學等10所學校。”
據了解,2013年、2014年、2015年,南海區教育總投入分別達到37.24億元、39.44億元、41.74億元,均高于全區財政支出的25%。近五年來,南海通過擴容、挖潛和新建學校等多種舉措,新建學校11所、擴建學校10多所,增加3.5萬個優質學位,基本滿足了南海城市化進程中不斷增加的學位需求,非戶籍常住人口隨遷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的達65%,越來越多的非戶籍兒童在南海樂學、成長。
除了政府的投入,教育均衡化發展也離不開企業等社會組織的支持。例如,里水綠地小學是佛山第一所由企業出資承建、無償移交政府的公辦樓盤配套小學,這是里水鎮探索城市化發展模式和教育發展模式的一大創新之舉,開創了公辦學校建設的新模式。
這種學位供給的創新模式,將在南海得到推廣,南海即將出臺《新建住宅小區配套教育設施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由房地產企業在新建住宅小區辦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公辦小學。目前南海已有10多塊地確定要配套建設幼兒園。
職業教育結合工匠精神
此外,有網友在微訪談中提到“優秀中職高中畢業生和學校是否有獎勵”這一問題。張苑發則回應:“高考獎勵方案中提到,中職學生如果考上大專本科,與普通高中生考到名校一樣可獲得獎勵,”張苑發表示,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更大。
為鼓勵學生創業,南海出臺了不少措施。例如《佛山市南海區關于進一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實施意見》中提到,優秀畢業生創業同樣可以享受創業培訓的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在今年8月的‘南商教育基金’獎教獎學大會中,中職畢業生也同樣獲得了表彰。”張苑發說。
“現在提倡‘工匠精神’,南海在職業教育方面有哪些舉措?”有網友提問。“中職學生最大的困惑是出路問題,南海將著力推進中職與高職院校對接、中職和企業對接這兩方面的工作,讓中職生能夠繼續深造或者積累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張苑發說。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