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公正受教育
當前我國多個地方仍有許多中小學校分設“重點班”和“普通班”、“快班”和“慢班”。這種分班方式弊大于利,如果一味給學生貼上“差生”標簽,讓差生受到歧視,可能會讓學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孔子曾提出“有教無類”,教書育人是老師應盡的職責,每位學生因出生環境,成長環境的不同,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反映在學習上,有的小孩學習成績好,有的小孩學習成績差,這種將學習成績差的歸到一個班的做法,本身是不科學,也是不負責的。如果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差,就放棄這部分人,而一味地追求高升學率,那這種思想與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對學生的心智與人格成長,都會造成極壞的影響,無形之中小孩就會產生這種“我是差生,是因為智商低”,久而久之就會衍生出破罐子破摔,厭惡學習的心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對于每位學生來說,公平公正受教育是第一位的,也許有些小孩的理解能力、反應能力顯得遲鈍,但經過老師耐心細致的教化與點撥,慢慢就會開化,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講,真正高明的老師,真正一流的教育,不是將尖子培養成全才,而是將所謂的“差生”鍛造成棟梁,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與本領,這才是教育人應該始終不懈追求的目標與境界。
對老師實施績效考核,本身無可厚非,目的也十分明確,就是要提高老師的積極性,轉嫁壓力的做法有很多種,可以通過變換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通過一些拓展訓練來強化學生對學習的動力,也可以在強化學生自信心上多下些工夫,但這種通過分差班的做法,確實不可取,多從正面加以引導,多從教師隊伍自身找原因,查教訓,方為科學之道,還是那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用心的老師。
曹木靜
延伸
有悖教育目的
教室靠近廁所,桌椅是其他教室淘汰下來的,老師配備的是代課老師,這就是學渣班的待遇,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學生被貼上了“差生”標簽,而且長期被拋棄,學校都如此不重視,放任不管,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學生如何能努力上進?這樣的行為不是教育歧視是什么?
其實這種現象并不鮮見,很多學校都設有實驗班和非實驗班,這些班級按照學習成績排名進行劃分,實驗班是成績好的象征,非實驗班則是成績差的象征,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設備都比非實驗班要好,實驗班也是學校重點培養對象,而對非實驗班學校則不那么上心。這些貼標簽的行為不僅有違教育公平,更是對學生的傷害和歧視。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學習上的影響,這種標簽化手段也對學渣班學生造成了心理傷害,被編入學渣班就等于打入了“教育冷宮”,長期下去,就會讓這些學生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很容易造成自卑感,或自暴自棄,繼而破罐破摔,自甘墮落,或違規違紀,成為學校不安定因素,甚至從此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這樣下去,學校更不把這些學生放在心里,學渣班的學生也會更加放縱,更加墮落,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無疑是教育的失敗。
有教無類。每個學校都有差生和優生,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不管是差生還是優生,都是學校的學生,都應該被一視同仁,享受同等的教育權利,這是教育公平的基本體現,如果一味重視優生,而忽略和放棄差生,厚此薄彼,則會顧此失彼,導致“優者更優,差者更差”,出現兩極分化,這顯然不是教育的目的。
劉劍飛
評判
差生是個偽命題
一個班有50個同學,30個考100分,15個考99分,5個考98分,能說這5個考98分的同學是“差生”嗎?甚至能說100分以下的20個同學都是“差生”嗎?顯然不能。老是以分數論英雄,總會有學生排在最后,總會有不算差生的“差生”出現。不要輕易給學生貼上“差生”的標簽,或許這些學生只是讀書時成績差一點,誰能保證他們走上社會就一定比別人干得差?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把“差生”分到“學渣班”,是對學生的人格侮辱,每個學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都有和其他同學一樣選擇接受什么樣的教育的權利。學校把學生確定為“差生”分到“學渣班”,違反了教育法、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的規定,是對學生正當合法權益的侵害。長此以往,這樣的教育必將失去人心、失信于民。
代課老師也是教師,他們與正式教師相比,只是受教育程度和待遇等情況不同,但人格權是平等的,為啥要讓代課教師去教“學渣班”?學校可以不請代課教師,既然請了就必須把代課老師當教師看待。學校安排代課教師教“學渣班”,是人為地將教師分成了三六九等,既是對人的不尊重,更是對教師的不禮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某些代課教師的某些方面,或許比正式教師做得好,比如責任心、認真勁、上進心等。讓代課老師教“學渣班”,如果他們教出的一些學生反而比正式教師教“優生班”教出的一些學生綜合素質高,這該怎么講?這是完全可能的。俗話說,一窩雞總有幾個叫的——“學渣班”總有幾個相對的“優生”,“優生班”總有幾個相對的“學渣”呢!
“學渣班”配代課老師的做法大錯特錯。任何有點教學常識、懂點教學規律、知曉一點人情世故的學校領導,都不該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要知道,這不僅傷害學生和家長的心,還傷害包括代課教師在內的所有老師的心。人心只能暖、不可傷,每個教師工作者和管理者都要牢記這個常識和真理。(王偉萌)
毛開云
建議
如此標簽早撕為好
新聞中,“學渣班”的學生學習狀況可以用一個“亂”字來描述。早退曠課是家常便飯,打架斗毆、抽煙賭博、早戀等問題一大堆,學生甚至連班主任都敢打,最為離譜的是老師在講臺上授課,學生竟然在后面炒菜。這樣的混亂程度,可在《放牛班的春天》、《麻辣教師》、《逃學威龍》等影視劇中找到相似的場景。簡直是無法無天,無藥可救。學習不好,學風不正,難道完全是這些差生們的責任嗎?
按成績分班的方式本來就弊大于利。分到好班的學生有些會無形中產生優越感,從心里看不起差生班的同學。差生們的同學更是對學習無趣、對未來無望,于是,就將精力從學習轉移到其他方面。可小小年紀,自控力差,于是,喜歡嘗試的孩子們,往往會走向歧途。這樣的教訓與悲劇是慘痛的。
“學渣班”的出現是教育的失職與悲哀,我們的教育總是拿成績說話,拿升學率來定話語權。其實,教育的本質是教育好孩子,即使不能成材,也要成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懂得尊敬、感恩、上進的人。過早地給孩子貼上“學渣標簽”,對學生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負責的,人生的路漫長,那些學生時代學習不好,但日后有大成就的名人或偉人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說,“學渣班”還是得早些撤除,“差生”的標簽早摘為好。
張幫俊
三言兩語
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還是應試教育的產物。
——許鑒輝
這么小就分為好生、差生,太殘忍了。
——楊雯
教育應當以心換心。
——關欣
一些學校為了追求分數,只能放棄差生,不讓拖班級“后腿”。
——霍俊昕
學校應該對差生傾注更多的精力。
——侯文魁
以學習成績論人才的必然結果。
——徐忠軍
能讓“差生”轉變的,才是好老師!
——趙金生“學渣班”配代課老師,對學生和老師都不尊重。
——王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