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教育是基礎。在經濟發展方式由投資拉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新形勢下,職業院校如何站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全局,順時應變,奮發有為,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的高臺縣來說,就是要把職業教育作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之舉,緊緊依托縣職業中專師資、設施設備、場地等優勢,充分整合組織、人社、農業等人才、資金等資源要素,按照“一校一園一中心一基地”的建設思路,著力打造“區域開放共享實訓平臺”。
“一校”。即著眼于職業中?,F實需要和長遠發展,把“雙創”基地建設與職業中專功能定位結合起來,把面向社會的人才培訓與在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結合起來,按照高等職業學校建設標準,搶抓國家和省、市加快改善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和實習實訓條件的有利機遇,不斷加快“一樓兩中心”(實訓樓和機動車檢測中心、駕駛員考試中心)建設步伐,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領計劃,按照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用好“土秀才”、引進“洋專家”,特別是聘請互聯網領域高級人才作為兼職教師,著力打造一支業務過硬、素質優良、作風扎實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一園”。即大力實施產學合作專業綜合改革項目,進一步調整優化職業中專功能定位和基礎設施布局,積極開展涵蓋現代物流、設施農業、畜牧養殖及禽畜病防治、汽車服務為內容的實訓培訓。加強“互聯網+”領域實驗教學培訓,大力推廣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廣泛開展面向大學生、農民工和社會各類就業群體的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積極構建兼具生產服務和教育教學功能的公共實驗實訓平臺,做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兼顧,努力把職業學校打造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孵化園。
“一中心”。即面向“互聯網+”融合發展需求,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和特色優勢產業,主動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著力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切實做到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產業開發、扶貧攻堅、智慧城市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等各個方面深度融合。突破縣域性、短期性和現實性,突出科技引領、就業導向、校企合作,著重建設以汽修、電子商務、現代農業、新能源產業、循環經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互聯網技能培訓等為重點的就業創業培訓中心,努力實現學校圍著市場轉、專業圍著產業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圍著需求轉的良性循環。
“一基地”。即堅持互聯網領域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積極依托德國賽德爾基金會西部地區職業學校師資、全市農民工就業創業等培訓資源和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智力資源和研究平臺,建立聯合實訓基地,實現校企一體化辦學。以專業和產業為紐帶,建立企業技術中心與職業中專的對接機制,支持縣內外企業在職業中專建立“互聯網+”培訓機構和實驗中心,不斷提高實習實訓比重,創新頂崗實習方式,使校企合作滲透到育人的全過程,著力打造中小企業實驗培訓基地。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職業教育 戰略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