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導力度空前,信息化教育駛入快車道,國際化教育與時俱進,援助教育深入人心,辦學陣地更加牢固……“十二五”期間,我市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全力推進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人才培養模式等系列教育改革措施,5年來,教育事業精準發力,跑出了“加速度”。
督學模式獨具鄭州特色“鄭州特色”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實踐起來卻并不簡單。“十二五”期間,鄭州教育人不斷在實踐中探索,逐步形成有鄭州特色的督導工作模式。如今,我市獨具特色的督政督學模式已經走出鄭州,影響全國。鄭州教育,將在這樣的監督保障和指導服務中飛得更高,更遠,更平穩。
1月11日,鄭州市教育局、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鄭州市教工幼兒園進行三年發展規劃督導評估。當專家組成員看到孩子們在老師的組織下開展豐富的課程和活動,專家們也不禁和孩子們一起體驗游戲的樂趣。同時他們也認真地觀察教師的教學方法、分析教學理念,以及孩子們的應答、學習常規等,詳實地做好各項記錄,并走進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對幼兒的游戲場地和活動器材進行實地查看,尤其是對區角材料、活動室規劃等進行詳細的詢問,從幼兒的高度和視角對多種材料親自動手操作體驗。
這,只是我市特色督導工作中一個十分平凡的畫面。為促進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我市形成了具有鄭州特色的“五六”督政模式:實施六項評估、建立六結合督導隊伍、發揮六種作用、堅持六項原則、采用六種工作方法。為強化督導結果的使用,我市將督政結果作為縣級人民政府和主要領導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采用市政府督政結果通報會制度、市政府公告制度,在主要媒體上發布督政結果。市政府每年拿出500萬元,用于獎勵教育工作先進的縣(市、區)。“十二五”期間,對全市15個縣(市、區)的中小學、幼兒園開展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項督導。二七區、新鄭市、新密市、滎陽市、中牟縣等五個縣區通過了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國家評估認定,惠濟區、上街區通過省政府驗收。
為促進鄭州教育內涵發展,我市構建了具有鄭州特色的“一突出、兩強化”督學模式,突出對素質教育的探討和評估,強化對校長工作的評估,強化對課堂教學的評估。我市深入開展中小學校教育現代化督導評估,制定并完成了鄭州市2011~2015年中小學教育現代化評估計劃,學校辦學質量得到提升;扎實開展局屬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督導評估,建立了“學校自評—階段性督導評估—終結性督導評估”的運行機制,對局屬56所學校三年發展規劃進行了過程督導,達到了預設的評估目標;持續開展幼兒園等級評估,出臺了《鄭州市幼兒園督導評估細則》,對全市911所(次)申報上等級的幼兒園進行了評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連續三年“民生十件實事”中的幼兒園達標升級目標任務。
為實現督學責任區對全市中小學校的覆蓋,我市構建了具有鄭州特色的“三進·三聯·兩化解”督學責任區工作模式,建立起市、縣、校三級教育督導體系;將督導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制定下發了《鄭州市督學聘任管理辦法(暫行)》,建立高層次督學隊伍,加強督學培訓、考核。同時不斷深化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建立健全了責任督學深入教學一線調查研究的長效機制。二七區被確定為全省唯一一個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試驗區。
中西融合培養多元學生
漫步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校園,隨處可見不同膚色的外籍教師和學生與中國師生進行交流的情景。現代化、國際化的辦學思想,四十七中真正成為了鄭州教育系統開展國際交流的窗口學校。
作為我市教育局直屬中學第一家在海外開展孔子課堂項目的學校,2010年4月,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孔子課堂在美國建立。五年來,共開設了2個教學點,有264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修中文課。派遣多名教師在孔子課堂和西班牙擔任漢語教學工作,推介中華文化。
而河南首所官方批準的海外高中——鄭州中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分校,自今年春季起,開始招收國內預備班。得益于鄭州中學深厚的國際教育辦學經驗,鄭州中學維多利亞分校不僅可以建立起河南與加拿大教育交流的窗口,向加拿大乃至世界推廣中原文化,更可以為河南高中海外辦學積累經驗并深入獲取加拿大教育教學資源。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互換、學分互認;鼓勵有條件的高中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孔子課堂;支持海外名校來鄭建設國際學校……鄭州市教育局已走出了一系列讓教育“國際化”的路徑。
五年來,市教育局共組織中學生暑期赴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交流累計達1207人次,特別是和韓國晉州市教育文化青少年交流互訪活動已經連續組織進行了10批次。
目前,我市參與中外合作辦學的學校有16所,共開設25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通過加強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管理,嚴格審批中外合作辦學招生計劃,加強學籍管理,建立了能進能出的管理機制,促進了中外合作辦學的健康發展。目前,在鄭外籍教師已有165人,鄭州市教育局屬地內擁有接收國際學生的學校已經達到15所,中等以下學校有美國、德國等外籍學生145人。
此外,鄭州-新加坡校長圓桌會議已經持續開展9屆,累計共有111人次參與該論壇,交流學校達73所。
鄭州市教育局通過開展國際交流活動、進行中外合作辦學等方式努力培養更多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
“互聯網+”引領教育變革
大數據、云技術帶來的教育革命浪潮,正在為教育的智慧化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今天的教育正在從“黑板時代”向“白板時代”“網絡時代”和“大數據時代”過渡。鄭州教育挺立在教育革命浪潮的潮頭,積極適應并引領大數據、云技術帶來的教育變革,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為指導思想,在教育云資源服務平臺建設、教育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數字化校園、班班通工程、優質資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讓鄭州教育走進了“黑板與白板”融合共生的新時代。
語文課上,帶學生朗誦完課文、識了生字之后,老師打開電腦,屏幕上播出了課文所描寫的場景:青山綠水,鮮花爛漫,鶯飛蝶舞,鳥叫蟲鳴……看著這般情景,同學們逐漸入了迷,仿佛真的走進了五彩斑斕的春天里。老師操作的那套設備,有個通俗的名字叫“班班通”。其實,它是一套網絡多媒體教學平臺,有上網、播放音頻視頻、投影等多項功能。“十二五”期間,市政府投資4億多元實施了鄭州市中小學“班班通現代遠程教育提升工程”項目,共完成了1364所學校,22419個班級班班通建設;高標準建成7個縣(市)級中心機房平臺、635套校級平臺;投資5000萬元,為學校配備了176套智能錄播教室。全市中小學“校校通”覆蓋率99%,“班班通”覆蓋率98%,其中公辦中小學“校校通”“班班通”實現了100%全覆蓋。
鄭州市中小學數字教育云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于2013年上線運行,覆蓋全市1364所學校,近8萬名教師、55余萬名學生受益。班班通市級基礎資源平臺提供小、初、高學段的教學資源59萬余條,總容量7.65T,覆蓋了人教版、北師大版等40個版本,每周都以6000條的速度進行更新。
“過去上課,全靠老師用嘴巴說,在黑板上寫,太單調了,聽著聽著就容易犯困。”學生小菡說,現在上課,老師大多先做好幻燈片,配上圖片、色彩,還有聲音和動畫,像看電影一樣。有時下課鈴都響一陣了,大家還覺得意猶未盡,不想離開教室。
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們喜歡,對老師可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我市實施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專題培訓,堅持以點帶面、以骨干帶薄弱的原則,開展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中級培訓、電教機構人員全員培訓、學科教研員和骨干教師等培訓。利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教育信息化教學技能大賽等活動,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不僅僅體現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也更多地滲入了學生們生活、學習、交流、備考的方方面面。鄭州教育信息網、教育政務網、教育博客、教育微博的統一認證、互聯互通,實現了教師、學生、家長、專家的多邊無界溝通和交流。鄭州教育云計算數據中心完成了鄭州市中小學電子學籍管理系統,采集電子學籍信息55萬條,服務鄭州市中招考試網上報名及網上評卷;配合教研室做好全市中小學有關考試網上評卷及數據分析,為每位學生形成一套考試數據分析評價報告;為市區60萬中小學生制作新的鄭州市中小學學生證,實現了校內應用和公交、地鐵等校外應用的有效整合。
援助資助實現教育共贏
郭佳玉是一名美術老師,來自鄭州市106中學,郭佳玉支教的2015年高考,學校14名美術生全部上線,13人達到一本線;學校一本上線率達到56.3%。而郭佳玉只是鄭州教育援疆老師的一個縮影。
鄭州市教育局提出“盡快融入,有效對接,創新思路,善于奉獻” 的十六字工作方針,從市區25所一流的項目學校分期分批挑選名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組成鄭州市教育援疆支教工作隊,共計10批206名援疆教師,接受了哈密和兵團十三師423名教師、77名校級領導到鄭州跟崗研修學習。
“十二五”期間,我市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對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區教育工作,繼續舉辦好“西藏班”“新疆班”,不斷加強“兩區”支教工作和教育資助體系建設,讓更多孩子共享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
落實“四二四”總體目標,即四個一流、兩個高效、四項標準。做好四個保障,即政治保障、組織保障、經費保障、安全保障。支教老師在完成每周18節課的同時,還擔任了班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工作,發揮學科引領作用,累計上公開課、示范課500節以上,主題講座50場以上,進行豫哈兩地同課異構優質課多批次。
在深度上、空間上拓展教育援疆新思路。一是理念援疆。鄭州市援疆支教教師和工作者推廣中原先進教學管理理念,一系列加強教學研究、改革管理機制的新舉措促進了哈密地區學校管理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 二是信息援疆。鄭州教育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云服務平臺遠程輸送到哈密市,實現哈密地區師生在線點播和實況轉播。
從“輸血”到“造血”,從“單項作戰”到“牽線搭橋”,我市在深度、空間上拓展教育援疆新思路。
努力遠不止于此。
目前,鄭州四中西藏班12個教學班,在校生536人。西藏班始終堅持用四中優質教育資源為西藏培養優秀學生,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班工作的永遠追求。在“誘思探究”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創立了“探究式三環節課堂教學模式”,走在鄭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前列。
而鄭州七中和十一中承辦的內地新疆高中班(內高班),目前有在校生914人。
目前,新疆內高班已經送走了三屆畢業生累計318人 ,近60%的內高班學子被“985”“211”院校錄取,鄭州七中被市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團結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我市制定《鄭州市“兩區”對口援教工作管理試行辦法》,從2013年開始,每年派出200余名優秀骨干教師到周口6縣開展“兩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已經累計派出人員600多名優秀骨干教師,促進了周口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
此外,“十二五”期間我市全面落實國家資助政策,資助范圍做到了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蓋。
2011年,我市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學前教育資助政策,已累計資助資金1.98億元,有66.15萬名適齡幼兒受益。
高中資助共發放資金1.9億元,惠及1.6萬人,其中發放助學金1.2億元,惠及學生共14.9萬人;中職資助共發放資金6.7億元,惠及學生112.8萬人次。其中國家免學費資助資金3.3億元,惠及學生36.7萬人次;鄭州免學費資助資金1.4億元,惠及學生16.3萬人次;國家助學金1.9億元,惠及學生59.8萬人次。發放高校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路費補貼資金341.95萬元,惠及學生 5530人;發放鄭州市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人員考取高校一次性救助資金3486萬元,惠及學生4589人。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鄭州 品牌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