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在线精品,一级毛片视频九九,亚洲毛片小电影在线手机看网站,日本黄色工口视频网站

  專注軌道教育 31年
華山教育集團·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軌道行列 彰顯靚麗人生

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基于系統化培養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踐研究

發布時間:2015-12-21 01:44:16

瀏覽量:

分享到:

基于系統化培養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踐研究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長三角地區已率先進入后工業化時代,向高端制造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職業結構也產生了重大變化。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進一步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中職與高職、中職與本科的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常州市中、高職銜接創新工程》實施方案,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數控技術應用中職專業,率先與常州工學院的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本科專業實施了“中職+本科‘3+4’”銜接試點項目,實行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分段培養。

  一、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不足

  1.中職教育的吸引力不強。目前社會對中職教育的認識不足,對知識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評價仍然存在偏差。社會普遍認為職業教育培養的是“職工”,高等教育培養的是“干部”,沒有普遍認同“技能型人才也是人才”的觀念,導致成績優秀的學生不愿意進入職業院校。尤其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高等教育擴大了招生規模,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生源環境更加惡化。

  2.高技能人才培養途徑單一。高技能人才培養有兩條途徑:一是職業院校;二是工礦企業。目前中職高技能人才進入本科院校繼續深造的途徑較為狹窄,難以滿足學生自主選擇、多元發展的需求。高職教育喪失了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特色,部分具有較強實力的高職院校或升格為本科院校,或被本科院校合并,進一步壓縮了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渠道。企業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對職工技能培訓的經費投入不足,弱化了原有企業的培訓功能,沒有承擔應有的培訓責任,影響了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3.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層次略低。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是目前我國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導致高技能人才培養層次較低的因素有三個:一是生源層次低。選擇職業教育往往是學生和家長的無奈之舉,只有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學生才會報考職業學校,影響了技能人才的整體素質。二是優秀教師少。一個優秀的職業學校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技能水平和教學水平,但職業教育的教師待遇差、任務重、地位低,無法吸引優秀師資來校任教。三是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學科化,專業設置不合理,評價標準不獨立,對職業教育的系統性和科學性研究不足,與社會經濟、行業企業的對接不夠,導致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不強,缺少進入應用技術本科乃至研究生階段的通道,與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更無法滿足產業轉型的需要。

  二、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系統化培養的措施

  1.合理制訂“中職+本科‘3+4’”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銜接。培養目標的銜接是“中職+本科”銜接的前提,也是課程銜接的基礎。原則上應由本科院校牽頭,聯合中職校、教科研機構及相關行業、企業人員,通過市場調研、職業分析和教學分析,共同探討企業就業崗位對中職和本科兩個階段的職業能力要求,從而制訂“中職+本科‘3+4’”模式的七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方案。中職階段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既具有較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專業實踐技能的準高級應用型人才;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品質和崗位核心能力,掌握本科專業基礎知識、應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在行業生產一線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中職+本科‘3+4’”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了人才培養的規格、中職和本科不同階段的目標、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較為科學的課程體系,為實現“中職+本科‘3+4’”中高職模式的有效銜接明確了方向。

  2.合理重構“中職+本科‘3+4’”模式的課程體系,實現教學內容與課程的銜接。按照“中職+本科‘3+4’”各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構七年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講究課程銜接、能力遞進,加強綜合素養和技能實踐的培養。“中職+本科‘3+4’”模式的教學工作,由參與培養的院校采用一套課程標準,分段實施。課程標準要根據不同的專業,以本科院校為主,由中職校及教科研機構、相關行業、企業共同參與,共同組建課程開發小組,整體設計學生在校七年間的課程體系,詳細規劃設計各階段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各方共同參與課程標準的制定,有利于合作院校發揮各自優勢,進行合理的教學分工,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學效果。根據課程標準要求,中職學校主要從事職業基礎教育,包括文化基礎、專業理論基礎和專業實踐基礎教學;本科院校則在此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包括文化基礎、專業理論和專業能力。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與常州工學院的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合作試點的“中職+本科‘3+4’”項目,通過部分專業課程的銜接和整合,達到一體化設計的目標。例如,將中職階段的機械基礎課與本科階段的機械設計課銜接起來,將中職階段的機械制圖課與本科階段的機械制圖課整合起來,制定新的中職階段機械制圖課程標準,并在中職階段實施教學。

  3.合理保障“中職+本科‘3+4’”模式的教學質量,實現教學質量的銜接。(1)組織保障。成立以教育局分管副局長為組長的市“中職+本科‘3+4’”模式試點教學工作指導小組,由市級教科研機構統一協調,成立各試點院校課程校際教研協作組,并將行業企業引入校內實訓基地,與行業接軌。(2)制度保障。第一,建立目標管理崗位責任制。根據目標管理的總方針,圍繞目標管理的總目標,由各系部和職能部門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和研究目標體系,層層分解目標體系,將每項目標具體落實到教研室、科室、班級以及每一個責任人。第二,建立目標管理協調合作制。學校通過工作例會,協調學校各系部以及職能部門之間的團結合作,建立目標管理協調合作機制。第三,建立目標管理考評獎懲制。以學校評價部門為依托,組織相關資深教師,成立以校長為領導的目標管理學校督導評估工作組。堅持形成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相結合,以總結性評估為主的原則;堅持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以定量評估為主的原則;堅持相對評估與絕對評估相結合,以絕對評估為主的原則。合理制定教學質量評價與考核機制以及轉段考核標準,主要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對于教師來說,一是優先選配高質量的教師,即為試點班級配備工作經驗豐富、有高度責任感的班主任,師德高尚、文化素養好的文化課教師,技術過硬、敬業精神高的專業課老師。二是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在平時務實教研的基礎上,定期選派教師到對口高校訪學,利用假期組織各類業務培訓。三是建立健全任課教師的考核與獎懲制度,開展校內督導。學生的平時考核由中職學校組織進行,階段性考核則由高校按課程標準要求命題,或采取高校參與、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統一命題、制卷、組織考試并集體閱卷的方式。學生完成中職學習后,通過必要的考核機制,選拔進入本科階段學習。(3)人員保障。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建立教師聯合培養、雙向流動和共享機制,支持引導中職校和高校、企業共建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整體提升教師的素質。

  4.深度交流“中職+本科‘3+4’”模式的改革方案,實現優勢資源的銜接。(1)院校領導交流,融通育人理念。本科院校領導與中職學校領導積極開展高層對話,暢談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內涵、專業建設的思路、人才培養的方法、課程實施的策略等,并就合作育人的理念達成共識。(2)院校教師交流,優化課程教學。合作學校組建各課程校際教研協作組,包括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物理、信息技術應用和職業技能培養協作組等,主要職責包括制定各課程的教學標準和進程安排;組織研制各課程的考核評價標準、評價方式,提出教材選用建議;制訂校際教研計劃,跟蹤教學過程和調研教學成效等。同時,合作學校按課程教學要求,充分發揮合作學校教學資源及教師所長,互相聽課,互派上課,提升教學質量。(3)促進院校的師生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職學校邀請各高校領導及學生與試點班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合作高校詳商合作項目;邀請合作高校專家為試點班學生作專業講座;安排試點班學生到合作高校舉行成人儀式,深入體驗大學生活。此外,還可以定期對“中職+本科‘3+4’”試點教學班的學生舉辦知識講座,讓學生進一步了解“3+4”改革試點項目的相關政策、轉段考核方案、職業生涯規劃,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熱情。

  5.廣泛宣傳“中職+本科‘3+4’”模式特色優勢,實現學校與社會的銜接。由市“中職+本科‘3+4’”試點工作小組根據有關政策,協商制定招生章程,及時與市招生辦公室商定入學辦法,公布招生政策,通過各成員學校的廣泛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

  三、初步成效與思考

  1.有效地實現課程銜接、校企對接,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改革。中職與本科學校的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員工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的目標與任務,共同探討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及中職、本科兩個階段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保證相互之間的銜接,并據此重組課程體系。中職課程“重基礎,強應用”,讓學生初步建立職業概念;高職課程“重實踐,強創新”,鼓勵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既避免了課程內容的重復,又拓寬和加深了課程內容。

  2.有效地改革招生制度,凸顯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試點項目通過2012年和2013年的宣傳和招生,得到家長和學生的認可,班級平均分達到了常州市區四星級高中的分數線,吸引了優質生源。特別是地區招生計劃和財政撥款,都向試點專業傾斜,增強了試點專業的社會影響力。

  3.有效地體現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擴大學生“人人成才”的選擇機會。初中畢業生通過選擇“中職+本科‘3+4’”試點,既減少了應試教育的弊端,又滿足了學歷提升的要求,使學生可以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提高綜合素質。

  4.有效地打破體制壁壘,使“中職+本科”項目走得更遠。常州的“中職+本科‘3+4’”試點項目,最后的顯性目標是培養學生既具有本科學歷,又是技師。由于學歷和職業資格分屬不同部門管轄,高等學校不具備技師職業資格鑒定的權限,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融通存在體制障礙,因此,政府要制定更完善的體制機制,由中職和本科階段對應的學校出臺細化制度,以保證從中職到本科的順利過渡。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職業教育 體系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

精彩專題 MORE >
升學渠道 普高班、職高班,就業班 初中生學什么專業好

紅橋區領導到職教中心調研指導工作

打造二產專業職教“航母”

微信咨詢
在線咨詢
免費回電
返回頂部
新浪微博 QQ空間 官方媒體咨詢詳情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 在線老師 親是想了解哪個專業呢?發些專業明細給您參考一下哦~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