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教師培訓行動“國培計劃”,覆蓋面廣,但培訓質量問題依然突出。其中,尤其是農村教師培訓效益問題有待解決。
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后,作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重大舉措,國家啟動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主要面向農村教師的培訓行動——“國培計劃”。據統計,目前已經培訓教師700多萬人次,其中農村教師占96.4%,基本實現了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的全覆蓋,為廣大農村教師創造了寶貴的培訓機會。國培計劃實施以來,成績與效果是主流,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提升330萬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整體水平,教師培訓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切實提升其實效是時下最為緊迫的任務。經過調研,筆者發現,目前農村教師培訓的相關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教師培訓效果欠佳
“農村味道”不濃。農村教師的培訓是國培計劃的重點。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全國遍地開花的培訓活動,從培訓形式到培訓教師的遴選、管理都還存在著追求“高大上”和“脫離農村”的現象。集中表現在培訓活動不能最大限度地切合農村教育的突出特點,特別是不能適應農村教師隊伍的實際水平和特殊性。如各地較多運用的長時間、集中辦班方式,由于培訓時間較長,離家較遠,很多老師難免“身在培訓心在家”,教師分心多,培訓效果自然受到一定影響。多數培訓主要采取專家演講的“授課方式”,但授課教師很多并不熟悉農村教育,也不了解農村教師,往往偏重理念、知識,較少顧及農村教師最看重的“方法、技能”。大班集中的上課方式,很難顧及到不同地區、不同層次教師的發展需求,不能避免“聽起來很好,卻不實用”的問題。在對城市學校的觀察“學習”環節,農村教師難以深入其中,除了感受城市學校辦學條件、資源、團隊與農村學校的巨大差異外,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很大程度上只是“走形式”。諸多培訓行為和方式,都一定程度上遠離了農村“教師水平普遍偏低”、“參差不齊”的實際,沒有照顧到農村教師多層次的需求和教育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少了些“農村味”。缺乏“農味”,參訓教師積極性不高、疲于應付,降低了培訓效果。
“問題意識”不強。國培計劃的培訓內容有國家層面的課程要求。但是,相當多的培訓團隊沒有做好充分的調查研究,因而并不十分了解農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不能把握教師專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對于農村教師的實際需求、實際水平,一些培訓者想當然地概而論之。問題意識缺乏,導致在課程內容安排上,缺乏準確的定位,抓不準培訓教師水平提升的臨界點,課程內容安排難免“多、雜、泛”,無法貼近農村課改、農村課堂。不清楚農村教育的問題,抓不準教師隊伍面臨的主要問題,培訓活動就回避了主要矛盾,就喪失了起點,偏離了培訓的正確道路。
什么在制約培訓效果
“含金量”不高。無論培訓的內容還是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實際、不實用的現象。表現在培訓過程的種種“不專業”現象。在目標定位方面,偏于“虛、大、空”。培訓課程設計中存在著形式主義的影子,有些環節擺樣子、湊內容;培訓專家的教學內容,缺乏共同備課和規范要求,教學中往往各唱各的調,不僅缺乏整體性和互補性,也往往容易跑偏、走調。農村教師普遍薄弱、直接關系專業成長的教育科研內容的培訓,沒有得到重點對待,缺乏科研方法方面的具體指導,受訓教師得不到“真功夫”。教師培訓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學習活動,沒有專業化的培訓團隊,就沒有專業化管理,培訓就一定程度上演變成為低效、甚至無效的活動。
“長效性”不足。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專業水平的提升,需要一個長期的、持續性的過程,絕不是一兩次集中培訓就能徹底解決問題的。相對于集中培訓的設計安排,對受訓教師的跟蹤指導流于形式,在某些地區這個重要的環節只是在培訓方案中出現,實際操作中干脆省略不計。集中培訓“一錘定音”,忽略教師訓后的跟蹤指導,是對教師水平提升的“簡單化處理”,不利于教師消化吸收培訓內容,不符合教師的成長規律,也是制約培訓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
關鍵環節要重點突破
新形勢下,農村教師培訓在具體實施中,應突出重點,力爭有改革創新。在具體策略上,要聚焦問題,在若干關鍵環節予以重點突破。
進一步強化“效益意識”。正確的“培訓觀”是保障培訓質量的大前提。承擔農村教師培訓的機構應樹立“質量第一”、“效益為重”的培訓思想。各培訓單位要摒棄單純追求培訓規模、數量的傾向,杜絕一切形式主義,并把效益的思想貫穿在培訓的每一個環節,落實到每一個細節,各級主管部門應該將“效益”作為培訓評估、管理的首要標準,完善保障制度,提供優質服務,保證每次培訓取得實效。每一位參訓教師應珍惜寶貴的培訓機會,在培訓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全身心融入到培訓之中,把內在需求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爭取每次培訓都有收獲。
進一步強化培訓方案設計落實??茖W、合理的培訓方案,是培訓活動的起點,是培訓評估的重要依據。沒有好的方案,就不會有高的培訓質量。有關部門要對受訓農村教師教育教學以及專業發展情況下大氣力做好深入調研,在此基礎上做出有分量的需求論證分析。以此為基礎,堅持問題導向,對培訓目標、培訓活動做好精心設計,著手做好教材與課程資源開發,預設好學員學習動機激發的計劃,妥善安排培訓的組織和實施。好的研究方案,應善于在受訓教師的需求點、興趣點,以及教師教育、教學、專業發展中的“問題點”,與國家培訓的總體要求之間找到共同點。最大限度地實現培訓方案與受訓教師總體需求相適應、相吻合。
進一步創新有效培訓模式。培訓的模式,直接關系到培訓的效果。創新培訓教學組織形式,應充分考慮不同學科、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教師的多種因素,注重不同層面教師的差異,按教師情況不同實施分層研訓。提高遠程培訓方式的比重,切實將集中培訓與遠程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發揮遠程教育的輻射作用。重視培訓專家與受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的有效互動,一方面,鼓勵教師主動參與到案例分析、觀摩研討中,切實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促進培訓專家的課堂講解與到教學一線的送課指導相結合。
進一步完善培訓機制。完善培訓體系,形成“國培計劃”培訓與其他各級各類相輔相成的農村教師培訓體系,強化“國培計劃”的示范引領作用,各種培訓相互借力,形成合力。整合培訓力量,完善教育主管部門、高校與中小學協同機制,全面提高培訓基地培訓的水平與能力;完善講課專家的遴選、評價管理機制,在已有專家庫基礎上,培養和充實一線優秀教師的“專家”團隊,同時要盡快完善講課專家全程參與培訓過程的制度。完善評估制度。建立評估標準,加強對受訓教師的評估,既要對培訓的滿意度進行評價,也要對受訓教師知識、技能的掌握提高程度進行評價,還要加強追蹤評估,把握培訓前后行為層面的改變狀況和專業水平的提升情況。加強培訓活動質量評估制度,把評估結果與培訓機構的任務分配進行掛鉤?!?/span>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教師培訓 農村 問題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