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師范大學一課題組公布了國內(nèi)首份綜合評價高校海外社會影響力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我國高校與世界名校在英語網(wǎng)絡世界上的傳播力仍有較大差距。排名首位的北大得分僅是哈佛大學的6.7%。同時,有將近一半的“211工程”大學(52所)總分不足1萬。
這份高校海外影響力排行榜,以112所“211工程”大學作為研究樣本,選取了谷歌新聞搜索、維基百科英文詞條、推特等5個平臺作為考察維度,計算評估出中國高校的海外傳播力度。同時選取了8所境外名校與中國大學對比,力求找到兩者之間的差距。從專業(yè)角度看,這個排行榜無論是考察維度,還是評估方法,都有較大的改進和完善空間。但是,這個排行榜卻給國內(nèi)高校敲響了警鐘。每所大學都該捫心自問,離國際知名究竟還有多遠?而這恰恰就是這個排行榜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本以為在眾多國內(nèi)高校都把國際知名當成自己的奮斗目標的今天,要不要重視海外傳播力的話題是不辯自明的。可一些高校的管理者認為還是練好內(nèi)功最重要。重實干、輕傳播,或許就是中國大學海外傳播力還十分薄弱的原因之一。其實,筆者認為實干和傳播兩者之間并不矛盾,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好酒不怕巷子深”之類的觀念被現(xiàn)實證明早已過時了。缺乏有效的海外傳播力,中國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就是一句空話。海外傳播力對大學辦學方方面面的影響越來越大,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加強海外傳播僅憑高度重視和滿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誰來傳播、傳播什么、怎么傳播,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傳播者是傳播重要的要素。中國大學的海外傳播重任由誰來承擔?據(jù)筆者所知,在不少大學這個職責并沒有明確。一些宣傳部門不承擔海外傳播的職能,而國際交流合作部門也沒擔此重任。連個牽頭單位都沒有,海外傳播顯然難以落到實處。即便是有牽頭抓總的部門,能夠擔起海外傳播重任的隊伍也不夠強大,缺乏精通外語和傳播的雙料人才。從大的格局來講,海外傳播需要更廣泛的主體參與。每個師生都應該成為所在大學的形象大使,出訪時、接觸外籍師生時,都應為擴大學校影響作出自己的努力。每個校友特別是海外校友,都應該成為母校亮麗的名片。
除了傳播隊伍之外,海外傳播還難在水平、難在思維、難在傳播是否符合海外受眾的接受習慣。即便是語言過了關,話語體系不改變,傳播方式不調(diào)整,把校報、新聞網(wǎng)上的東西照搬到對外的網(wǎng)站和社交媒體上去,傳播效果也好不到哪兒去,這方面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比如,一位清華留學生剛入校時,總愛打聽有關青島啤酒的事兒,原來他把“清華”和“青島”攪和在一起了。
在世界變成“地球村”的今天,海外傳播不應該成為中國大學的短板。校方要重視,師生要重視,主管部門也需要重視。一個好消息是,有關部門正著手推動各校英文網(wǎng)站的建設。期待今后能啟動更多、更有效的工程來推動高校海外傳播力的提升。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大學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yè)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yè)學校|甘肅地鐵專業(yè)|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yè)學校|蘭州高鐵專業(yè)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