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橋區2010年提出,“把全區所有上不起學、上不到學的孩子,一個不少、一個不落地免費培訓一遍,讓他們學一門技術,謀一個出路。”通過實施“雙免費”,目前已有1.3萬學生、1萬余群眾接受免費技能培訓。
平橋區算了一筆賬:政府財政每年投入500萬元,用于免費職業教育,可培訓5000名工人,通過培訓后,如果能帶動他們年薪提高一萬元以上,僅此一項收入就達到5000萬元,投入產出比1:10,還可以帶動5000個家庭走上致富路。 “這是回報率很高的一筆民生賬。”平橋區委書記王繼軍說。
統計顯示,平橋區外出務工人員也從2012年的23萬人,下降到2014年的17萬人,回流26%,其中大部分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在平橋區產業集聚區,28歲的返鄉民工嚴青青告訴記者,“以前在外打工六年,每年只回一次。現在十幾分鐘就到家,每天都能見到兒子,娃娃再也不是留守兒童了。”
孵化基地吸引企業參與破解“校熱企不熱”
職業技能培訓往往是學校一頭熱,企業因負擔培訓和流失的成本,缺乏參與積極性。平橋區則通過提供帶有孵化器功能的“實訓基地”吸引了企業參與。
公共實訓基地不僅是群眾技能培訓基地,也是企業孵化基地。向內地產業轉移的沿海企業,在產業集聚區廠房建成投產前,政府免費提供基地實訓車間,企業可以邊內遷、邊培訓、邊生產。既降低產業內遷轉移成本,又提供優越的招工環境,吸引大量企業爭先入駐。
舜宇光學集團是一家總部位于浙江余姚的全球先進光學部件加工企業。2011年5月其選擇內地轉移落腳信陽,通過邊孵化邊建廠,一年多時間,為企業降低了1000萬元的產業轉移成本。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舜宇光學信陽負責人郭景朝告訴記者,一年多時間里企業在基地邊培訓邊生產,待廠房建起來,培訓出600多熟練工人。這些成為新廠起步的人才班底。目前這些工人里面,部分已經走上了管理崗位和工程師崗位。“與余姚本部用工依然緊張相比,在這里根本不用擔心招不到工。”
實訓基地入駐的企業熱情高漲。目前基地正在孵化的企業還有10余家。既有服裝加工、人工呼叫中心等低端勞動密集型企業;也有無人機操控、飛機駕駛模擬機制作等高端技術型企業。不同教育程度的人,都能找到適合學習的職業技能。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平橋 職業教育 模式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